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胶体金为显色媒介,可通过肉眼直接判定结果;而荧光免疫层析则以荧光物质为标记物,通过检测激光激发的荧光,实现对试纸条/卡上单个或多个目标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常用的荧光物质主要有有机分子染料、半导体量子点、稀土离子螯合物等。
1、荧光素及其衍生物
(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剂。相对分子量为389.4,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 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 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异构体Ⅰ型在效率、稳定性、与蛋白质结合能力等方面都更好,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是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
(2)四乙基罗丹明(rhodamine,RIB200):橘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 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600 nm,呈橘红色荧光。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 isothiocyanate,TRITC):最大吸引光波长为550 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620 nm,呈橙红色荧光。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其异硫氰基可与蛋白质结合,但荧光效率较低。
(4)藻红蛋白(P-phycoerythrin,PE):一种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然荧光素,最大吸收峰:564 nm,荧光呈红色,易与抗体、生物素、亲合素、免疫蛋白等物质结合。
2、量子点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 是一种新型的无机荧光染料,近年来其在生物标记方面备受研究者关注,随着半导体量子点合成的进展,可用于生物标记的核壳结构如dSe/ZnS、CdTe/ZnS等。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QDs 拥有独特的光电性质,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长,抗光漂白性强,激发光谱宽,可用于多组分分子的同时检测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标记和光学成像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功能化的量子点亦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识别过程及生物检测,经量子点标记的蛋白质毒素抗体可以实现对蛋白的荧光免疫分析。
3、稀土离子螯合物 镧系螯合物中某些3价稀土镧系元素,如铕(Eu3+)、铈(Ce3+)、铽(Tb3+)等的螯合物在经过激发后可以发射特征性的荧光,且激发光的波长范围宽,发射光的波长范围窄,荧光需要的衰变时间长,在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最适用,其中以Eu3+应用最广。但这类荧光标记对环境比较敏感,导致其荧光容易被作为溶剂的水分子等所猝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