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红外分光光度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又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是指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红外分光光度技术目前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迅猛,也将是未来分析领域的热点。目前随着计算机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非侵入检测成为可能。由于生物体中不同组织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具有不同的吸收和散射的特点,这使得近红外光谱对不同组织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根据这种特性,利用近红外光谱收集组织的生理参数,建立光谱与生理参数的标准模型,从而可以利用这种标准模型检测出组织中的异物及其他变化;还可用于临床分析和血液某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他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近红外光谱法这种直接对活体组织无创伤检测,使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检测效率,这也使得近红外光谱法在POCT具有潜在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近红外分光光度仪器在临床领域上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其中最热门的领域应当是在脑部神经上的应用,由于大脑的特殊性及重要性,近红外光谱拥有着更优越的特性。随着近红外光谱的发展,其在POCT上的应用也被开发出来,目前单纯的近红外光谱在这方面主要是对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尿素等多种成分的检测。这类检测仪器可连续监测患者血液中的目标检测物,无需抽血,这可以避免抽血可能引起的交叉感染和血液标本的污染,降低每次检验的成本和缩短报告时间,但是近红外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及灵敏性还有待提高。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快速分析仪器,近红外分析仪被越来越多的分析工作者认识和使用,目前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分析性能主要问题是稳定性与灵敏性欠佳,因此高稳定性与高灵敏度将是近红外分析仪发展的方向,而一体化、便宜、便携式的POCT专用型近红外分析仪的开发,是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我国近红外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仪器的研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随着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继续深入发展,相信小型化的近红外分光光度仪将会在POCT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