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0~5ng/ml 。
1、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 antigen,CEA)是1965年Gold在人类结肠癌组织内发现。此抗原也出现在胚胎细胞上,故称为癌胚抗原。CEA属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家族,其家族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PSA基因也在此染色体上),CEA是一种糖蛋白,含45%~55%碳水化合物,分子量150~300 kD,由64l个氨基酸组成单一多肽链,N-端为赖氨酸位点,可通过等电聚焦来区分其变构体。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技术证实其存在于正常结肠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1989年已发现CEA有5种互不重叠的抗原决定簇,分别名命为Gold 1~5,其中1~3有较高的特异性,而4~5有交叉反应。胎儿在妊娠两个月后由消化道分泌CEA,出生后消失。正常分泌CEA的组织器官有支气管、唾液腺、小肠、胆管、胰管、尿道、前列腺。成人CEA主要是由结肠粘膜细胞分泌到粪便中,一天约70 mg,少量重吸收至血液。大部分健康人群CEA血清浓度小于2.5 ng/ml,抽烟者CEA可轻度升高,一般低于5 ng/ml。少数肺和支气管疾病、肠道炎症和慢性肝病人血清CEA>5 ng/ml。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有重要临床价值。
2、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故CEA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 (60%~83%)、肺癌(56% ~80%)、肝癌(62% ~ 75%)、乳腺癌(40%~68%)、泌尿系肿瘤(31% ~ 46%) 0甲状腺髓样癌和多种妇科恶性肿瘤等亦有 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0
3、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为病情判断、顶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4、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恢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做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需更换治疗方案。
5、在临床上,CEA水平升高,表明有病变残存或进展。如肺癌、乳腺癌、膀胧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含量明显升高,大多显示肿瘤浸润,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 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 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顶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
6、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 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6周1次; 术后3年内,每月1次; 3~5年每3个月1次; 5~7年每6个月1次; 7年后1年1次。若发现升高,2周后再测1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7、CEA特异性不强,不能作为癌肿筛选的指标。血清中CEA 浓度改变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升高主要见于中晚期肿瘤。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 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
8、良性疾病:如结肠炎、胰腺炎、肾功不全、肝硬化、肝炎、闭锁性黄疸、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大量吸烟者也常见CEA 轻度升高。因此,该指标不建议用于一般人群的肿瘤筛查、早期诊断等临床用途。
1、正常血清或血浆中存在交叉反应性抗原。不同厂家试剂检测同一标本CEA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值。
2、1400mg/dl 血红蛋白、66mg/dl胆红素、1500mg/dl 三酰甘油对检测结果无干扰。
3. 标本中的嗜异性抗体或类风湿因子会干扰检测结果。为了治疗或者诊断而注射鼠免疫球蛋白的病人血清中会存在抗鼠免疫球蛋白抗体,从而影响以鼠单抗为基础的测定方法的结果。
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A)、化学发光酶免疫试验(CLEIA)、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CL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FI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