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免疫 > 肿瘤标志物

端粒酶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1、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和RNA构成的核蛋白,其功能是合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端粒DNA的合成依赖于端粒酶中的RNA模板,通过反转录进行行。其中的蛋白质具有反转录酶活性,还与端端粒酶的调控相关。

2、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端粒酶的激活是细胞走向永生化的必要途径,而永生化又被认为是肿瘤恶化的必要步骤。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很短,其继续缩短将导致染色体融合、细胞死亡,而端粒酶的激活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从而维持肿瘤的继续分裂、增殖和生存。端粒酶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共同途径。

3、至今已在大多数人类恶性肿瘤中测到了端粒酶的活性。有些实验表明,端粒酶的活性与某些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端粒酶可以出现在某些肿瘤的早期甚至癌前病变,在分化低有转移倾向的肿瘤中高度表达,使其在诊断及评价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影响因素

方法学

采用两类方法,一是活性检测,二是测定其组分。端粒酶活性检测目前常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利用端粒酶的反转录功能合成端粒,再通过PCR扩增cDNA(即端粒DNA)后检测产物定量的方法;组分测定主要检测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hTERT)mRNA水平,方法包括RT-PCR及原位杂交法,此法可以进行冷冻切片和石蜡包埋标本的检测,适用于回顾性分析,应用范围广。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