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免疫 > 肿瘤标志物

P53抑癌基因蛋白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1、存在于染色体17q上的P53基因通过控制细胞进入S期控制细胞分化、监视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阻止具有癌变倾向的基因突变的发生。野生型的p53基因突变消失、诱发肿瘤。p53基因的产物为p53蛋白,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含磷蛋白。

2、p53基因的缺失或竞争性突变蛋白的产生导致P53基因蛋白的调控功能丧失。75%~80%的结肠癌显示在一个P53基因的缺失和在其他基因的点突变;因此这些肿瘤没有野生型P53基蛋白表达。P53的基因缺失在腺瘤中发生较少(10%),表明P53的失活可能在结肠癌形成的较晚期。另外,超过70%的乳腺癌也有P53的缺失。P53突变产生的蛋白能使野生型P53蛋白失活,并使细胞跃过细胞周期参与肿瘤的自发性生长。在人类肿瘤中发现了一系列不同的P53突变。多数点突变位于蛋白的四个区域(氨基酸残基117~142,171~181,134~158和270~286);三个“热点”残基是175,248和273。而在肝癌细胞中p53基因第249位的碱基对由鸟嘌呤变成胸腺嘧啶。突变的p53蛋白半衰期较长。

3、由于许多肿瘤与p53抑癌基因异常有关,因而人体大部分肿瘤病人都可测到突变的p53蛋白,尤其是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肝细胞癌及呼吸道肿瘤,阳性率为15%~50%。密码子245和258的突变发现于Li-Fraumeni综合症(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综合症),特点是在体内不同的地方发生各种肿瘤。

4、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短,不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来检测,而突变蛋白可堆积到易检测的水平。超过70%的原发性结直肠癌能检测到突变蛋白的过度表达。乳腺癌患者中P53的过度表达和预后不良相关。超过75%的小细胞性肺癌出现错义突变蛋白的过度表达。此外在乳腺癌、肺癌和B细胞淋巴瘤病人血浆中发现突变P53蛋白的循环抗体,这种抗体有可能用于监测此类患者复发与否。

影响因素

方法学

常采用PCR-SSCP、 DHPLC、PCR-ASO及测序方法检测点突变,也可应用PCR-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