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1、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与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PR)是属于核受体大家族的成员,具有转录因子功能的蛋白,都属于甾体激素受体。其氨基酸序列从N-末端到到C-末端分为A、B、C、D、E、F区域。在妇科肿瘤的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ER和PR具有部分共同的结构和功能区,只是配体结合及转录激活区(A~F区)不同。
雌激素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众多靶组织如生殖道、乳腺、骨骼及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功能有调节作用。雌激素的活性失调可导致乳腺癌、卵巢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雌雌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受体(ER)实现的。ER是类固醇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位于核内,分为ERα和ERβ两种亚型。在正常乳腺组织内ER含量较少,约有7%的乳腺细胞中含有ER。在月经周期前半期期ER处于封闭状态。
乳腺细胞癌变时,一部分含有ER的细胞在大量增殖后仍保留了ER,依赖雌激素水平调节,属雌激素依赖细胞。一部分含有ER的乳腺细胞在恶变后ER丧失,不受雌激素水平的调节,其他不含ER的乳腺细胞恶变后形成的乳腺癌细胞也不受雌激素水平的调节,属雌激素非依赖细胞。
2.作为评估乳腺癌预预后判断的指标:ER阳性或PR阳性乳腺癌常常细胞分化良好,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对良好,临床预后优于ER阴性和PR阴性的乳腺癌。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ER阳性或PR阳性乳腺癌与ER阴性或PR阴性乳腺癌相比有10%的远期生存优势。
3.作为乳腺癌选择内分泌治疗的客观指标:ER和PR的测定在乳腺癌的治疗决策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临床医生常把它视为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其临床意义主要是:
(1)E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接受内分泌治疗,其有效率可达50%~60%,而ER阴性者其有效率很低,只有10%左右。ER、PR同时阳性者,其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更高,据报道可达70%~80%。
(2)ER、PR阳性者乳腺癌细胞分化较好,阴性者则分化较差,提示受体阴性者手术后易出现复发,阳性者预后较病程相同的阴性者为好。受体阴性者出现转移时多向内脏转移,而阳性多向皮肤软组织和骨骼转移。
(3)激素受体的测定可作为手术后制订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对于绝经前或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及肿瘤发展较快的病人,以辅助性化疗为主,而激素受体阳性者特别是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阳性者宜同时采取内分泌治疗。
(4)ER还可指导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ER阳性者仍可采取内分泌药物治疗,且疗效好,有效率可达50%~80%。可长期服用,不影响化疗,且疗效与化疗相当。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免疫组化法(受体单抗+免疫酶检测系统),其次是生化法(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或活性炭饱和分析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