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血液 >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WBC)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成年人:(3.5~9.5)×109/L。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改变

外周血白细胞在生理情况下一天内变化显著,下午较早晨为高;新生儿、经期、妊娠后期及分娩时、饭后、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酒后、饱餐或冷水淋浴后、高温和严寒时都会出现生理性增高。情绪突然变化时或者注射肾上腺素后,白细胞计数也会升高。

2. 病理性改变

(1)白细胞总数增高:各种炎症与感染,特别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感染;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出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等;肌体炎症或炎症状态,如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炎或炎症性肠病;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哮喘;导致组织坏死的疾病,如创伤、烧伤、手术或心脏病发作等情况。 

(2)白细胞数减少(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及癌症已经转移到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结缔组织病、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如脓毒症,艾滋病(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等;药物治疗导致的骨髓损伤,如药物毒性、化疗、放射治疗、长期受X线照射、长期接触苯类的化学品等;应用磺胺制剂、解热剂、抗甲状腺剂以及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氯霉素等药物均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

(3)用于治疗监测:白细胞计数继续上升或下降到异常水平,表明病情或疾病正在恶化;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意味着改善和/或治疗有效。

影响因素

1.取血部位:对白细胞计数有影响,手指和耳垂等部位取微量末梢血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多,如挤压、温度、末梢循环和组织液渗入等。因此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建议应昼取静脉血,取血时要防止血液凝固和溶血。

2.药物因素:大部分治疗药物会影响白细胞计数的结果。很多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如: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抗精神病药、抗菌素、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利尿药、抗心率失常药、抗糖尿病药。

3.化学品和放射性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品、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放射线都可以导致外周血中的粒细胞破坏过多,出现粒细胞减少。

方法学

血细胞分析仪法、显微镜法。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