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男:(4.30~5.80)×1012/L;
女:(3.80~5.10)×1012/L;
新生儿:(5.2~6.4)×1012/L;
婴儿:(4.0~4.3)×1012/L;
儿童:(4.0~4.3)×1012/L。
(1)红细胞生理变化
生理性增高:新生儿及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红细胞数量往往偏高;饮水不足或出汗过多,可暂性出现红细胞数量偏高现象。
生理性减少:妊娠期妇女因血浆容量相对增加会使红细胞数量相对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于5岁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供应不足,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可呈暂时性降低,老年人因造血功能逐渐下降,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比年轻时相对降低。
(2)红细胞病理性增高
相对增高:见于脱水、连续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水摄入明显不足等原因,因血液浓缩而造成。
绝对增高:慢性肺心病、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红细胞病理性减少
红细胞减少所致的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某些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出血性因素:各种失血性贫血,外伤或手术造成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原因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1.取血部位:在手指等末梢部位取的血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多,建议取静脉血。
2.取血时间:血细胞计数上下午有差异,上午较为稳定;大量饮水或出汗后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血细胞分析仪法、显微镜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