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血液 > 骨髓细胞检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碱性磷酸酶(NAP)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网状细胞及吞噬细胞外,其他细胞如嗜酸、嗜碱、淋巴、单核以及巨核细胞、血小板、浆细胞等均阴性。

以积分值表示:正常人阳性率一般在10-40%左右,NAP积分值40-80分左右,以弱阳性为主。

临床意义

NAP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中,可反映成熟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和功能,随着细胞的成熟,酶的活性也逐渐增强。中性粒细胞应激活化后,NAP阳性率及积分升高。

一般情况下,细菌性感染时NAP积分值增高,病毒感染或寄生虫、立克次体感染时NAP积分值正常或降低,对鉴别细菌感染与其他感染有一定价值。

在血液肿瘤的诊断中, NAP主要用于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无继发感染时NAP积分值显著降低,甚至为“0”,但在急变后NAP可增高;类白血病反应的NAP积分值明显增高,是两者的重要区别。骨髓增殖性肿瘤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NAP积分值显著增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者NAP积分正常。其他疾病,如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的NAP积分减低,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NAP积分明显升高。

恶性组织细胞病时NAP积分值明显减低,而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时NAP积分值往往增高,有助于两者鉴别。

在当前的基因诊断时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肿瘤的确诊更依赖于特殊基因的异常,NAP不再作为诊断依据,但在疑难病例中,NAP还是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影响因素

NAP活性可因年龄、性别、应激状态、月经周期、妊娠及分娩等因素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此外,由于各实验室条件不同,参考值也有差异,因此要求每次检查时应作正常对照。

方法学

 人工染色。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灰色至棕黑色颗粒者为阳性。对所有阳性反应细胞逐个按反应强度分级,计算出阳性率;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相加即为积分值,可以作为判断酶活性的半定量指标。

阴性与阳性程度可表示为:

(-) 胞浆呈淡红色,无颗粒。每个细胞计0分。

(+) 全部胞浆呈淡灰色,无颗粒。或胞浆中出现棕黑色或黑色颗粒,但不超过整个细胞的1/4。每个细胞计1分。

(++) 同(+),胞浆呈灰色,或颗粒不超过细胞1/2。每个细胞计2分。

(++) 胞浆内充满棕黑色或黑色颗粒,但尚不十分致密,范围可超过整个细胞的3/4。每个细胞计3分。

(++++) 颗粒粗大稠密,甚至遮盖细胞核。每个细胞计4分。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