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检测项目:NPM1、FLT3、CEBPA、KIT、TP53、RUNX1(AML1)、ASXL1和ASXL2。
阴性。
(1)NPM1:2016年WHO分类将AML伴核仁磷酸蛋白基因(NPM1)突变作为AM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一种亚型,是AML中常见的突变基因,见于2%-8%的儿童AML,27%-35%的成人AML。染色体正常的成人AML中,45%-64%有NPM1基因突变。多见于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80%-90%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伴NPM1突变。已报告有40种NPM1变异型。40%的NPM1突变患者伴有FLT3-ITD突变。有NPM1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但同时还有FLT3突变时,预后比仅有NPM1突变患者的更差。具有MLD证据的NPM1突变患者的结局似乎与没有MLD的NPM1突变患者相似。因此,这些病例被归类为AML伴NPM1突变,而不是被归类为AML伴MDS相关特征。
(2)FLT3:是AML中常见的突变基因,见于20%-40%的AML患者,最常见于t(6;9)(p23;q34)异常、APL及染色体正常的AML患者。FLT3突变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内部连续重复序列突变,即FLT3-ITD,占75%-80%;另一种是累及第二酪氨酸激酶区(TKD)的835或836密码子(FLT3-TKD),占20%-35%。研究表明FLT3-ITD是染色体正常AML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但对预后良好或预后差的染色体AML的预后没有影响。FLT3-TKD突变的临床意义尚不一致。
(3)CEBPA:2016年WHO分类将AML伴CEBPA(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作为AM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一种亚型。CEBPA基因突变,位于19q13.1,仅见于AML,且常为双等位基因突变,占AML的6%-15%,占染色体正常AML的15%-18%。具有双等位CEBPA基因突变的病例预后良好,但同时还有FLT3突变时,预后较仅有CEBPA基因突变的患者更差。具有MLD证据的双等位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结局似乎与没有MLD的双等位CEBPA基因突变患者相似。因此,这些病例被归类为AML伴双等位CEBPA基因突变,而不是被归类为AML伴MDS相关特征。正常核型的AML有CEBPA基因突变预后良好,与AML伴t(8;21)(q22;q22)或inv(16)(p13q22)患者预后相似。另外,有一种家族性AML伴CEBPA突变的亚型。分子遗传学研究通常显示,双等位CEBPA基因突变伴有两种突变,一种突变见于种系中,另一种突变在进展为AML时获得。
(4)KIT:约6%的AML和t(8;21)(q22;q22)或inv(16)(p13q22)可检测到KIT基因突变。有研究表明KIT基因突变会使复发风险增加,并对inv(16)患者的总生存率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以前分类预后良好的AML伴t(8;21)(q22;q22)或inv(16)(p13q22)患者来说,伴KIT基因突变使其预后变差。但KIT基因突变者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有效,可用TKI降低白血病负荷后移植。
(5)TP53:约6%-8%的新发AML病例出现TP53基因突变,常见于复杂核型或其他遗传学异常的病例。 TP53突变和复杂核型影响患者预后。如两者均存在,预示不良预后。
(6)RUNX1(AML1):2016年WHO分类纳入了AML伴RUNX1突变这一亚型作为一个临时分型。已在10%-33%的原发性MDS和AML患者中检测出位于染色体带21q22上的RUNX1基因的获得性突变。
(6)ASXL1和ASXL2:位于20q11染色体,见于6%-30%的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中,并且老年AML的ASXL1突变阳性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提示预后不良。ASXL1突变和NPM1突变是相互排斥的,而ASXL2突变与位于21q22的RUNX1基因(也称为AML1或CBFA2)的改变密切相关,并可见于位于17q25的SRSF2突变。ASXL1和SRSF2突变对预后的影响有叠加效应,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基因检测技术。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