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体液 > 尿液检验

尿蛋白质定性试验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确定尿蛋白阳性,应首先考虑是否为生理性蛋白尿还是病理性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蛋白尿。例如功能性蛋白尿可由于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此时可导致暂时性、一过性的轻度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不超过0.5g/24h,多见于青少年。体位性蛋白尿也称直立性蛋白尿,表现特点为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出现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再转为蛋白阴性。其发生机制可能为直立体位时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直立过久肾脏下移、肾静脉扭曲造成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导致。

(2)病理性蛋白尿:还可细分为肾前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和肾后性蛋白尿。

1)肾前性蛋白尿:常见疾病有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奖细胞性白血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心肌梗塞、挤压综合征等。

2)肾性蛋白尿:肾小球蛋白尿:①肾病综合征。②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肾衰等。③继发性肾小球基本,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肾小管性蛋白尿包括:①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如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Fanconi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等。②重金属中毒,如汞、铋、砷等中毒造成的肾间质性疾病。③药物中毒,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马兜铃等药物中毒。④器官移植,如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期等。

3)肾后性蛋白尿:①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②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等。③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盆腔肿瘤和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的炎症和肿瘤刺激等。

影响因素

 尿蛋白测定受患者因素和实验室因素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问题,因此需要引起注意,并排除容易造成这些影响的因素。

(1)该实验一般较少受饮食饮水因素影响,可嘱患者正常饮食,一般情况下留取清晨清洁中段尿进行测定。但是来自混入尿液中的一些物质,如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粘液等成分会导致尿蛋白定性实验出现阳性结果,属于假性蛋白尿,应注意排除这类污染物的干扰。若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尿蛋白测定结果,会造成检测结果的偏低或假阴性,应该在停止用药数小时后再行检查。

(2)实验中应该注意强碱性尿(pH>9)和含非那吡啶、聚乙烯吡咯酮的尿样易造成假阳性反应;强酸性尿(pH<3)和含高浓度青霉素尿,高浓度球蛋白、本周蛋白的尿液可呈现假阴性结果。混浊尿不影响测定结果和判断。血尿、血红蛋白尿、黄疸尿等显著异常的尿色会影响到对结果的判别。此外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还应该注意不同方法间的测定原理、敏感性和特异性,了解检测方法间的差异,得出正确的判断结果。

方法学

目前通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干化学分析法,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还有传统的湿化学法,如磺基水杨酸法和加热醋酸法。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