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阴性。
尿糖的检测主要用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疗效观察等,同时应检测血糖,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1)血糖增高性糖尿
1)代谢性糖尿:内分泌激素分泌失调,糖代谢发生紊乱引起套血糖所致,如糖尿病。
2)内分泌性糖尿:①甲亢:餐后血糖增高,尿糖阳性;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正常。②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血糖增高,尿糖阳性。③嗜铬细胞瘤:血糖增高,尿糖阳性。④Cushing综合征: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因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
1)家族性糖尿:空腹血糖、糖耐量正常,尿糖阳性。
2)新生儿糖尿:尿糖阳性。
3)妊娠期或哺乳期。
(3)暂时性糖尿: 常见于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以及应激性糖尿。
(4)其他糖尿:原尿中含有乳糖、半乳糖、果糖、戊糖和蔗糖等,在尿中含量并不高,吸收率低于葡萄糖,当进食过多或遗传因素影响时,体内糖代谢失调,亦可使血糖增高继而出现糖尿。
(1)干化学试纸法检测尿糖可以因标本和药物的影响因素的感染,导致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现象。例如①尿标本容器残留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强氧化性物质)②尿液比密过低③当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VitC(>500mg/L)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等易造成假阳性现象;④标本久置后葡萄糖被细菌或细胞酶分解,⑤尿液酮体浓度过高(0.4g/L),⑥尿中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等可导致假阴性现象。
(2)在检测尿糖前,一定要保持容器的清洁,不含有氧化物质;尿标本必须新鲜;同时要消除VitC的干扰;在实验中,要注意试带和尿液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试带条应保存于阴凉干燥处,注意使用的有效期。
目前通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干化学分析法,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还有传统的湿化学法如班氏定性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