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正常人尿中无管形,或偶见透明管形。
图4 透明管形
图5 颗粒管形
图6 白细胞管形
图7 红细胞管形
图8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形
图9 宽大管形
图10 蜡样管形
(1)透明管型: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脏受刺激后尿中少量出现;如持续出现大量透明管型,同时有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红细胞出现,说明肾严重病变,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衰、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等。复合透明管型提示肾出血、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
(2)红细胞管型及血液管形: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
(3)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性于肾炎。
(4)肾上皮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慢性肾炎晚期、子痫、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后3d内尿液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5)颗粒管型:提示肾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
(6)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7)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和尿毒症。
(8)混合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出血和血管坏死、肾梗死、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
(1)留取尿液标本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最好是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2)尽量留取新鲜晨尿标本,或者第二次晨尿,例如早晨7~8时期间的尿液标本。
(3)应留取中段尿,既弃去先排出的约1/3尿液,收集后面一段,最后部分同样弃去。
(4)进行尿常规检查,尿沉渣检查,留取尿液标本量应在10~20ml。
(5)留取尿标本的头天晚上做好个人卫生,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前后三天,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男性留取标本应注意包皮垢影响检查,应该翻开包皮清洗干净,检查的头天晚上不要有性生活也不要手淫,避免精液的污染。
(6)尿液应在2小时内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显微镜检查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