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体液 > 粪便检验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粪便常规检查的组成部分。

参考范围

正常人粪便因含有粪胆素而呈黄色或黄褐色,一般为质软、成型,条带状的粪便。

临床意义

1.颜色  

(1) 黑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以及休克、脑血管意外、严重烧伤等引起应激性溃疡时。

(2) 陶土色:胆道完全梗阻时或服钡餐造影后。

(3) 果酱色: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可见果酱样粪便。

(4) 红色:可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放射性结肠炎(宫颈癌放疗后引起)等。

(5) 绿色: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腹泻,也见于空肠弯曲菌肠炎。

2.性状

(1) 稀糊状或稀汁、稀水样便:多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肠炎,如隐孢子虫感染等。

(2) 蛋花汤样便:多见于婴幼儿腹泻,如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3) 米泔样粪便(白色淘米水样):常见于霍乱及副霍乱。

(4) 粘液便:见于结肠过敏或慢性结肠炎。

(5) 粘液脓血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局限性肠炎等。

(6) 鲜血便:常见于痔疮或肛裂,鲜血多附着于粪便表面。

(7) 凝乳块:婴儿粪便内常含有白色块样物,是由于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8) 胨状便:形如胶胨,表面似有一层膜,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腹部绞痛后排出的粪便,也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

(9) 细条状或扁条状便:多见于直肠癌。

(10) 干结便:多呈硬球状或羊粪样,见于便秘者或老年排便无力者。

(11) 洗肉水样血便 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12) 柏油样便  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影响因素

(1)饮食、药物均可使粪便颜色改变,应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治疗情况。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配方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2)患者治疗期间若服用铁剂、铋剂或进食动物的肝脏后,粪便可呈黑色。服钡餐造影后,或服用酚酞、保泰松、利福平、阿司匹林后,粪便可呈陶土色。

(3)进食大量的蕃茄、西瓜、红辣椒、红心火龙果等可致粪便呈红色。

(4)患者需留取足够量的标本,有形粪便需取5g以上(或蚕豆粒大小),液体标本需取5ml以上。

(5)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建议在2h内送检。

方法学

肉眼观察法。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