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具有黏附功能的糖蛋白,分子量500-2000KD,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并分泌。vWF 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由51个内含子和52个外显子组成,长约178 kb。vWF缺陷将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性血友病( vWD)。vWF 是一种多结构域、多功能的蛋白质,其功能与其蛋白质的结构域密切相关,在人体发挥重要作用:1)vWF 与暴露的内皮下组织结合,并通过结合特定血小板膜受体介导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膜下层,启动血栓形成;2)vWF 分子象桥一样介导血小板黏附到损伤内皮细胞暴露的胶原表面,协助形成血小板血栓;3)参与形成FⅧ-vWF 复合物,延长FⅧ的半衰期以稳定其活性;4)与硫苷脂类、肝素等结合,从而影响vWF 的功能;5)与蛇毒蛋白如瑞斯托菌素( ristocetin)、巴西蝮蛇凝素( botrocetin) 、非洲毒蛇凝素( bitiscetin) 等结合,调控vWF 与膜糖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因此,vwF的分析包括含量、活性、功能、多聚体等多项检测。
1. vWF抗原检测(vWF:Ag)(免疫比浊法) 107.5% ± 29.6%
2. 血浆vWF活性(vWF:activity, vWF:A)(ACL血凝分析仪检测)38.0%-125.2%(O型);49.2%-I69.7%(A+B+AB型);0型人群明显低于A+B+AB型人群。
3. vWF的功能分析
(1)vWF瑞斯托霉素辅因(vWF:ristocetin cofactor, vWF:RC)检测70-150%;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ristocetin-induced platelet agglutinition test,RIPA);0.5g/L,ris<20%;1.5g/L,ris>60%。
(2)vWF的胶原结合能力(vWF:CBc) 70-150%
(3) vWF的FVIII因子结合能力(vWF:FVIII BC) 70-150%
4. vWF多聚体分析 用SDS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vWF的功能多聚体.然后通过放射自显影或Western blot,鉴定或分析各种多聚体区带 。可检测到小、中、大多聚体,无异常电泳区带。
5. 基因诊断 常用PCR和突变分析检测vWF的基因缺陷。
1. 遗传性或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vWD) vWF质或量的缺陷是导致vWD的主要原因。遗传性vWD分1、2、3型,2型又分为2A、2B、M和2N四个亚型,不同亚型各项检查结果有较大差别。
1)vwF:Ag l型患者可减低至5%-30%,2型患者可减低或正常,3型患者可完全缺乏或很少。在自身免疫病中出现特异性wWF的自身抗体也可导致严重的获得性vW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性单株γ球蛋白血症等。
2)vwF:A/vWF:Ag和FⅧ:C/vwF:Ag比值:当vWF:Ag减低,两个比值均接近于1时(以0.7为临界值),可诊断为1型wWD。wwF:A/vwF:Ag比值<0.7时,多为2型vwWD,但详细分型应结合wWF功能试验和多聚体分析。
3)多聚体异常:1型正常,2型可正常或异常,3型无多聚体。
4)RIPA:wWD患者缺乏vWF:RC活性,RIPA减低或无凝集;但2B型(又称血小板型vWD)患者血小板膜GPIb与vWF结合增强,血浆中的vWF与血小板自发结合,用高浓度瑞斯托霉素(1.5g/L)时,RIPA增高,低浓度(0.5g/L)时也>20%。2N型,RIPA正常。
5)vWF:RC 除2B型可正常外,其余亚型均减低。
2. 血栓性疾病 如缺血性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管病变、糖尿病、肾小球疾病、尿毒症、妊娠期高血压病等,由于血管内皮损伤,vWF从内皮细胞释放入血,vWF:Ag可显著升高。
3. 急性时相反应 vWF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一些急性相反应时,尤其是在类风湿性疾病、血管炎、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大手术后和剧烈运动后可显著升高。妊娠、新生儿期也常可见vWF增高。
vWF抗原检测(vWF:Ag)(免疫比浊法);
血浆vWF活性(vWF:activity, vWF:A)(ACL血凝分析仪检测);
vWF的功能分析;
vWF多聚体分析;
基因诊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