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凝血 > 凝血筛查实验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PT值(秒):

⑴手工法男性11~13.7,女性11~14.3,男女平均为12±1;待测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⑵仪器法 不同品牌仪器及试剂间结果差异较大,需各实验室自行制定。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0.82~1.15(1.00±0.05)。

INR :依ISI不同而异,一般在1.0~2.0之间。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是筛检止凝血功能最常用的试验之一。外源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不完全来自血液中,部分由组织中进入血液。组织因子(TF)又称Ⅲ因子,是唯一不存在于健康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尤其是脑、胎盘和肺组织中含量极为丰富。此外,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可表达TF。正常情况下TF并不与血液接触,在血管内皮受损时TF被释放于血循环中,是血液凝固的始动因子。TF进入血液后使FⅦ活化,并与之形成TF:Ⅶa复合物,进而激活FX,进而通过共同凝血途径使得血液凝固。因此所有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FII、FV、FVII、FX及Fg)以及这些因子的抑制物均可导致测试结果异常。

①先天性FII、FV、FVII、FX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影响FII、FV、FVII、FX合成)均可引起PT延长。

②凝血因子消耗增加的疾病(原发纤溶亢进症、DIC等)均可引起PT延长。

③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等引起PT延长。

目前国内的口服抗凝剂主要以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为代表,它对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FⅡ、FⅦ、FⅨ、FX)及抗凝因子(PC、PS)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但维生素K受患者食物和合并用药的影响,参与药物代谢酶类的基因变异直接影响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情况,加之华法林的治疗窗较为狭窄,起效缓慢,故易导致出血或药物的抵抗,因此建议对口服抗凝药疗效进行监测。PT则是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WHO推荐的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指标为“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PTRISI。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它是用多份凝血因子水平不同的血浆与国际参比试剂作严格校对所获得的结果。试剂ISI值愈接近于1.0表明该试剂愈敏感。目前,WHO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避免不同实验室因使用不同的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试剂所导致的结果差异。

④凝血因子增多的疾病,如先天性FV增多症可引起PT缩短。

⑤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由于血液易于凝固,可见PT缩短。

⑥药物影响,如长期服用避孕药可引起PT缩短。

PT延长提示存在凝血因子水平降低,但是并不能代表机体一定处于低凝状态。由于出血与凝血保持着复杂的动态平衡,PT检测仅反映凝血过程中二期止血的情况,仅仅是出凝血过程中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凝血系统的整体状态。

影响因素

方法学

仪器法;手工法。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