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凝血 > 纤溶系统检查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活性(0.3-0.6)U/mL(发色底物法);

含量1-12ug/L(酶联双抗体夹心法)。

临床意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单核细胞、巨核细胞及间皮细胞也产生一定量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vWF在一起储存在Weibel-Palade小体内。游离状态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低,只有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三者形成复合体后,才能有效地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还可促进轴突的生长,各种突触的可塑性、记忆,能保护海马神经元对缺氧、葡萄糖所致损害。

1.先天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高少见,临床上有明显的出血。

2.先兆子痫中内皮细胞功能失常,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升高,并与尿蛋白呈正相关。

3.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时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复合物升高。

4.外科手术创伤、低血压、缺氧、酸中毒、热射疗、内毒素血症、前列腺癌、脑血管意外、白血病(尤其是M3型AML)、DIC、严重肝病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升高

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减少,可致血栓性疾病,也可见于血栓前状态。

影响因素

方法学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