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凝血 > 分子标志物和弹力图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α2-Plas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0-150ng/mL(酶联双抗体夹心法);

0-0.8ug/mL(化学发光)。

临床意义

纤溶酶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化的纤溶酶半衰期极短,仅仅几秒钟,体内不易测定,纤溶酶生成后迅速与α2纤溶酶抑制剂1:1结合形成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其血液中半衰期为6小时,因此可以通过测定PIC来反映纤溶酶的生成,评价体内纤溶激活的程度,用于纤溶类疾病的辅助诊断及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PIC检测可了解纤溶酶血症的程度和出血的可能性。伴随纤维蛋白形成增加和高纤溶酶血症的疾病,PIC含量也增加。除溶栓治疗外,一旦PIC浓度高于150 ng/mL,则可视为血栓形成倾向或预示纤溶亢进。凝血激活、微小血栓形成、伴或不伴纤溶亢进是DIC的显著特征,全身性持续性显著的凝血激活是所有DIC的共同病理状态,但纤溶激活程度则因基础疾病不同而能看到显著差异。纤溶抑制型DIC,由于纤溶抑制因子显著增高,纤溶被强烈抑制,实验室检测可以见到TAT明显升高,PIC仅轻度升高,代表性基础疾病是败血症。纤溶亢进型DIC,纤溶抑制因子仅微增,实验室检测可见TAT和PIC均明显升高,代表性基础疾病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两种类型的DIC治疗方式各有不同,因此通过PIC辅助DIC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PIC升高还见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可以作为静脉血栓发生(VTE)风险的预测指标。

影响因素

当干扰物质分别超过以下标定浓度时,影响结果判读:血红蛋白>479mg/dL,胆红素C>21mg/dL,胆红素F>19.7mg/dL,乳糜(1.410福尔马肼浊度标准)。免疫反应中可能由于非特异性反应产生异常高值,主要包括各种自身抗体、不溶解物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及天然抗体等。

方法学

酶联双抗体夹心法;化学发光。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