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全血粘度(blood viscosity)是血液最重要的流变学特性参数,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表面电荷、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决定,全血粘度高于血浆黏度,全血粘度越大血液流动性越小。
旋转式粘度计检查方法:
切变率为200s-1 男:3.84~5.30mPa·s; 女:3.39~4.41mPa·s。
切变率为50s-1 男:4.94~6.99mPa·s; 女:4.16~5.62mPa·s。
切变率为5s-1 男:8.80~16.05mPa·s; 女:6.56~11.99mPa·s。
毛细管粘度计检查法:
男:3.84~4.66mPa·s;女:3.33~3.97mPa·s。
增高:全血黏度增高,提示血液流动阻力增大,流动性减慢,可见于:
(1) 心脑血管病:血液黏度增高,流动减慢,易形成血栓,脑血栓、血栓后出现的相应部位供血不足如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病,因此血液黏度增高的程度可反应心肌缺血的严重性。血液黏度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一项前瞻性指标。
(2) 高血压及肺心病:主要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细胞比容增加导致血液黏度增高,纤维蛋白原增加主要使血浆黏度增高而影响全血黏度。
(3) 恶性肿瘤:血液黏度升高使血液流经组织的速度减慢,随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易于停留在组织肿瘤易于转移。
(4) 血液病:白血病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导致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增高。
(5) 异常血红蛋白病: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
降低:各种原因的贫血。
用于全血粘度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旋转式粘度计检查法和毛细管粘度计检查法,通常采用椎板旋转式粘度分析仪进行测定。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