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生化 > 酶学项目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and isoenzyme, CK/CK-MB)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CK 男:24-194U/L;女:24-170U/L;

CK-MB ≤25 U/L。

临床意义

CK存在于需要大量能量供应的组织,除了肌肉外还常见于肾脏远曲小管、脑组织。CK是一种二聚体,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形成CK-MM、CK-MB和CK-BB同工酶。CK-BB存在于脑组织中,CK-MM和CK-MB存在于各种肌肉组织中,其中骨骼肌中98%~99%是CK-MM,心肌内80%左右也是CK-MM,而CK-MB占心肌总CK的l5%~25%。

1.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CK在发病2-4h开始升高,12-48h达到峰值,2-4天恢复正常,相比较AST和LDH等心肌标志物,CK出现更早,升高程度更明显,且与心肌损伤的程度基本一致,且心电图不易诊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复发性心肌梗死时CK活性亦升高。动态监测有助于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CK活性与心肌梗死区的定位、面积和预后有关。CK活性也可作为溶栓再灌注的指标。有用心肌损伤过程中CK的升高主要是由于CK-MB的升高引起,CK-MB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因此临床上通常同时检测CK和CK-MB两项指标,用于确定胸痛患者是否为心脏病发作或是肌肉损伤。如果CK-MB升高。CK-MB和总CK比值大于2.5-3,很可能是心肌损伤。CK升高但比值低于此值,为骨骼肌损伤。

2.肌肉系统疾病:由于骨骼肌中含有CK,故各型肌病也可引起CK和CK-MB升高,如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强直、皮肌炎等。轻度骨骼肌损伤也可导致CK升高,但一般CK-MB升高不明显。

3.神经系统疾病:血清CK也存在于脑组织中,部分脑血管患者血清CK活力也可升高,但出现时间迟,升高幅度低。此外,脑膜炎、脑炎等脑病也可以有CK 升高。

4.急性运动以及如高空坠落、车祸、手术以及一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损伤肌肉,可导致CK升高。

影响因素

溶血样本可干扰CK 和CK-MB检测,另外,样品中出现CK-BB及巨型CK等情况时,可导致CK-MB检测假性增高。

方法学

CK采用酶偶联速率法;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自动生化分析仪)。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