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生化 > 蛋白质、多肽与免疫球

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65~85 g/L。

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主要有肝脏合成,免疫球蛋白则由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合成。其浓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血容量的改变和总蛋白(一种或多种)组分的变化。

1)血清总蛋白降低更常见:

a 在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在严重烧伤时会有大量血浆渗出,大量失血会丢失大量血浆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病理改变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b 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因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蛋白浓度降低。

c 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降低,主要出现在如静脉补充过多低渗溶液或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2)血清蛋白增高是:

a 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在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时,球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血清总蛋白增加。

b 血液浓缩:血液浓缩会是总蛋白浓度相对增加,主要出现于机体明显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这时白球蛋白比例变化不大,称假性蛋白增多症。

3)白蛋白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清总蛋白的改变。

影响因素

1)使用促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雄激素、生长素、胰岛素等可使总蛋白升高;使用抗癫痫药、吡嗪酰胺、利福平、避孕药等药物可使其结果偏低。

2)下列情况可使测定结果升高:使用止血带加压时间过长;直立数小时后抽血;标本保存不当。

3)下列情况可使测定结果降低:长期卧床;大量输液。

4)下列情况可使测定结果出现假性升高: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高脂类血标本。

方法学

双缩脲法(自动生化分析仪)。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