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不同方法测定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4版)。
FABP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心、肝、小肠、脂肪、脑、骨骼肌等细胞中,心、肝、小肠中含量较多。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10。心脏中的FABP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正常生理条件下,H-FABP并不出现在血浆或组织液中,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释放入血,是心肌损伤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最早的标志物之一。ACS发生后1-3小时开始升高,比CK-MB和cTn更快超过正常范围,6-8小时达峰值,12-24小时恢复正常。作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由于H-FABP主要来自心肌,少部分来自骨骼肌。心脏电除颤、器官衰竭、手术后、强体力活动如跑步、划船,骨骼肌受损伤,也会引起血中H-FABP 浓度升高。Mb/H-FABP比值可用于鉴别心肌损伤(比值=2~10)和骨骼肌损伤(比值=20~70)。AMI患者,血浆Mb/H-FABP比值为0~5。
1.健康人群的血浆含有少量H-FABP,是由骨髂肌损伤连续释放引起,年龄、性别可显著影响H-FABP浓度。因为男性肌肉较多,所以男性浓度高于女性;年老、锻炼会增加H-FABP 浓度。
2. H-FABP 大部分经肾清除,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下降,血H-FABP 浓度逐渐升高。
酶联免疫吸附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