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细菌 > 革兰阳性杆菌

棒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无菌部位培养白喉棒状杆菌阴性。

临床意义

病原特点:棒杆菌属(Corenebacterium)为革兰阳性、不运动、非抗酸性、无芽孢的杆菌。菌体直形、弯形或多形,常呈棒状。一般不运动。好氧或兼性厌氧,通常细胞内有异染颗粒。棒状杆菌种类较多,包括白喉棒状杆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为非致病菌,常见的有假白喉棒状杆菌,结膜干燥杆菌、溃疡杆菌和痤疮杆菌等。

白喉杆菌为致病性棒杆菌属的代表,因产生毒素而具有致病性。白喉棒状杆菌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0.033%亚碲酸钾血清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标本中其他细菌的生长,故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可作为棒状杆菌的选择培养基。白喉棒状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鞭毛,不产生芽胞;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蓝色或深蓝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其主要成分是磷酸盐和核糖核酸,是本菌形态特征之一;

白喉棒状杆菌可定植于人群的咽部及皮肤上,产毒白喉棒状杆菌是引起人类白喉的主要致病菌,白喉传染源是白喉病人及恢复期带菌者,本菌存在于假膜及鼻咽腔或鼻分泌物内,经飞沫、污染物品或饮食而传播。。白喉棒状杆菌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60℃经10分钟或煮沸迅速被杀死,1%石炭酸中经1分钟死亡,但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无芽孢的细菌为强,在日常物品、食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

致病性: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白喉毒素及一些侵袭性物质,如类似于结核杆菌的索状因子,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膜,导致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受到抑制。细菌侵入上呼吸道后,通常在鼻咽部粘膜定植并生长繁殖,分泌外毒素及侵袭性物质,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血管扩张,粒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因此形成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Pseudomembrane),若病损进一步扩展至喉部或气管内,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尽管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外毒素可被吸收入血,迅速与易感组织细胞结合,使心肌、肝、肾和肾上腺等发生退行性病变,引起相应的炎症。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伴发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淋巴腺炎、低热、乏力、头痛。该病的特征是出现鼻咽黏连膜,偶尔会导致呼吸道阻塞。严重白喉的全身反应包括毒血症、心肌炎、神经炎及白喉棒状杆菌外毒素引起的肾炎,白喉棒状杆菌也可引起皮肤白喉或心内膜炎。

药物敏感性:白喉棒状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均比较敏感。


影响因素

样本采集:对于呼吸道白喉应从鼻咽红肿处多点采集,如看到可擦去的膜,应从膜底下擦拭采样;对于皮肤白喉,应用力涂擦炎症损害的表面,运送标本应该装在含有干燥剂如硅胶的容器或试管内运送,以提高检测阳性率。

方法学

①直接染色镜检:用棉拭采取假膜边缘部渗出物,涂片,用奈瑟氏染色或美兰染色,镜检可见含异染颗粒棒状杆菌

② 分离培养与鉴定:选用培养基包括血液琼脂平板、吕弗血清斜面培养基、含有亚碲酸盐的选择培养基。棒杆菌在亚碲酸盐培养基上菌落灰黑色。也可通过生化反应、API Cornye、BiologGP板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

③毒力鉴定:豚鼠试验、琼脂平板独立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