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破伤风梭菌又名破伤风芽胞杆菌,破伤风的病原体,为专性厌氧菌,普通培养不生长,在血平板上37℃48小时后形成扁平、灰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菌落;本菌形态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在菌体顶端,呈圆形,使整个菌体呈现鼓槌状。早期培养物为革兰阳性,培养48小时后易转变成为革兰阴性。
厌氧菌培养阴性。
致病性:致病因素是外毒素。该菌不入血,但在感染组织内繁殖并产生毒素,是强效神经毒素,对人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引起典型的麻痹与强直性痉挛。
临床表现: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
药物敏感性:甲硝唑、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对破伤风梭菌有效,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体外抗菌活性较高,克林霉素耐药;联合抗毒素、抗痉挛治疗很重要。
破伤风梭菌感染可采集标本包括组织或渗出液和尸检标本。这些标本必须在厌氧、无菌、不易碎的容器中。
伤口分泌物厌氧培养分离出破伤风杆菌。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