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产气荚膜梭菌是厌氧芽胞梭菌属的一种。
无菌部位培养阴性。
病原特点:产气荚膜梭菌人类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菌体较大,无鞭毛,有荚膜。芽孢椭圆形,位于次级端。本菌虽属厌氧性细菌,但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太严,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若加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圈,糖发酵能力强,产酸产气,在牛奶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是此菌的特征。
致病性:毒性物质有12种,可损伤细胞膜、血管内皮细胞并使糖类分解,导致细胞坏死、组织水肿、充气等病变。
临床表现:
血流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是造成菌血症常见的梭菌,在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等)或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
肠道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在小肠碱性环境中产生芽孢,并释放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从而致病,以腹泻为主。但儿童、老人和免疫功能不全者症状较重。产α毒素和β毒素的产气荚膜梭菌能够引起坏死性肠炎,尤其危害营养不良或患有糖尿病、酒精性肝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成人。
皮肤组织及软组织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是人类革兰阳性感染中最为严重的爆发性疾病之一。
药物敏感性:氯霉素、哌拉西林、甲硝唑、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对大多数产气荚膜梭菌有效;产气荚膜梭菌对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体外活性不高,但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敏感,对氯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耐药。
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新鲜的粪便样本和可疑食品是产气荚膜梭菌培养和毒素检测的首选标本,必须装在无菌容器4℃保存,标本必须在密闭,不泄露的容器中尽快运送。疑似气性坏疽或坏死性筋膜炎,需要从感染活跃部位采集多种组织样本,因为梭状芽孢杆菌通常在病变的组织中不均匀分布。伤口标本革兰染色涂片的直接检测对气性坏疽早期初步诊断非常重要。
显微镜检查;厌氧培养,生化反应和质谱鉴定法;核酸检测。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