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肉毒梭菌是厌氧芽胞梭菌属的一种。
无菌部位培养阴性。
病原特点:肉毒杆菌属于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属,革兰阳性,严格厌氧,芽孢卵圆形大于菌体宽度,有鞭毛,无荚膜。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菌落类圆形,边缘不整齐,半透明。在胃肠道内既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又能消化分解肉渣,使之变黑,腐败恶臭。在厌氧环境中,此菌能分泌强烈的肉毒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
致病性:肉毒梭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透过机体各部的粘膜。肉毒毒素由胃肠道吸收后,经淋巴和血行扩散,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临床表现:肉毒梭菌是肉毒中毒的原因,以突发弛缓性麻痹为特征。非人为因素引起的肉毒中毒有4种类型:
食物肉毒中毒,由摄入受污染的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食物引起,胃肠道症状会先于下行性缓性麻痹神经症状产生。舌或咽部肌肉麻痹导致的上呼吸道堵塞,或膈肌与肋间肌麻痹,都会引起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死亡。
创伤性肉毒中毒,肉毒梭菌在感染伤口中生长,继而产生肉毒毒素引起。还可由烫吸法吸食可卡因、使用无证肉毒毒素试剂进行注射美容或拔牙手术引起。
婴幼儿肉毒中毒,肉毒毒素在婴幼儿肠道定植并引起致病,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暴露于土壤,灰尘的蜂蜜。肉毒梭菌在儿童和成人肠道中定植引起的肉毒中毒,多与外科手术和抗生素治疗有关。作为生物恐怖制剂的肉毒毒素,肉毒梭菌制成的气溶胶和吸入剂会引起吸入性肉毒中毒。吸入性肉毒中毒也有可能由隐蔽的食物污染引起。
药物敏感性:氯霉素、哌拉西林、甲硝唑、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对大多数有效。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活性不高,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在体外敏感。
肉毒梭菌感染培养的标本必须保证厌氧、严格无菌且不易碎的容器中,最好在厌氧转运培养基中;外环境拭子可以在任何没有培养基的塑料容器中运送。食物标本必须在原来的容器中,放在无菌、不易碎的容器中转运。所有标本必须保存在4℃,尽快冷藏运送。
直接毒素检测;厌氧培养;气液色谱法;基因检测。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