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菌体粗大,两端平截或凹陷,是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排列似竹节状,无鞭毛,无动力,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条件下易形成芽胞。炭疽杆菌受低浓度青霉素作用,菌体可肿大形成圆珠,称为“串珠反应”。
直接涂片(沙黄荚膜染色)镜检阴性;细菌培养阴性;PCR检测炭疽芽孢杆菌DNA阴性。
致病性: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主要是本菌的荚膜和产生的毒素引起致病。荚膜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能抑制抗体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该菌入侵并繁殖扩散;其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
临床表现:
皮肤炭疽最常见,表现在入侵处形成水疖、水疱、脓疱、中央部呈黑色坏死,周围有浸润水肿,如治疗不及时,细菌可进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结或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死亡;肠炭疽由食入病兽肉制品所致,以全身中毒症状和急性肠炎为主,常并发胃肠道溃疡、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肺炭疽表现为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常见胸闷、胸痛、咳嗽、咯粘液痰带血;脑膜炭疽出现脑膜刺激征等。
药物敏感性: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可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调整用药剂量;其他敏感抗生素包括广谱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
采集皮肤炭疽的脓液、渗出物,吸入性炭疽的咯痰,肠炭疽的粪便以及病人的的血液等送检,采集标本时注意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避免病灶周围正常菌群的污染。
将标本直接涂片,沙黄荚膜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及荚膜特征,可以初步帮助诊断。确诊应进行血平板分离培养,37℃孵育12~15小时,钩取可疑菌落,进行青霉素串珠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碳酸氢钠平板二氧化碳培养。荚膜肿胀试验和小白鼠致病力试验等与其他需氧芽孢杆菌进行鉴别确定。PCR检测炭疽芽孢杆菌DNA方法快速,准确。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