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细菌 > 革兰阴性杆菌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埃希菌属包括大肠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临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大多数菌株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该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单个存在,周身有菌毛,某些菌株,尤其是从肠外部位分离的菌株具有荚膜或微荚膜。多数菌株有鞭毛,能运动,不活跃大肠埃希菌无动力。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在血琼脂平板和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孵育18h~24h,菌落为圆形、扁平、灰白色,边缘整齐(运动活泼株的菌落边缘可呈枫叶状),有些菌株可产生β-溶血环,可见粗糙型和中间型或粘液型菌落。在肠道鉴别培养基上可形成乳糖发酵型的有色菌落,在伊红-美蓝平板上菌落呈紫蓝色,在中国蓝平板上为蓝色,在SS平板上菌株生长不良,多数被抑制,能生长的菌落呈红色。

参考范围

无菌部位培养阴性;粪便培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相应引起下列五个病原群。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样泻)。②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③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能产生粘液脓血便)。④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⑤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临床表现:临床上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泻,症状各不相同。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腹痛、恶心、低热。每天腹泻可达8~12次。②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中毒症状与志贺菌引起的痢疾相似,发热、剧烈腹痛、水样腹泻、粪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③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主要症状是发热、不适、呕吐、腹泻、粪便中有大量粘液但无血,有约20%患者由呼吸道症状,感染的症状通常比较严重。④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症状成年人表现为中度腹泻,病程1~2天。婴幼儿多表现为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⑤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一般3~10天发病,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有时类似于阑尾炎的疼痛。有的病人只有轻度腹泻;有些病人由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腹泻次数有时可达10多次,低热或不发热;许多病人同时有呼吸道症状。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器官损害。老人和儿童患者死亡率很高。

艾伯特埃希菌可引起儿童腹泻。

zong.jpg

药物敏感性:CLSI推荐肠杆菌常规药敏试验应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仅限于MIC)、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对于从泌尿道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应检测对磷霉素和其他仅用于这类感染的药物(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对于从脑脊液(CSF)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应检测和报告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代替头孢唑啉。临床上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影响因素

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方法学

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注入培养瓶后进行増菌培养;中段尿定量直接涂板进行培养并菌落计数;粪便标本通过SS平板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大肠杆菌再进行初步血清学凝集。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