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细菌 > 革兰阴性杆菌

志贺菌属(Shigella)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兼性厌氧。根据依据抗原结构和血清学试验该属细菌分为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和D群(宋内志贺菌)四个群。

痢疾杆菌对外环境有一定抵抗力,D群>B群>C群>A群;日光照射30min、加热至60℃10分min或 100℃ 2min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在各群志贺菌中,以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志贺菌可存活10—20d。

参考范围

志贺菌培养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志贺菌侵入消化道大部分被胃酸杀灭,未被杀灭的细菌借菌毛粘附,穿入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内繁殖,形成感染灶,引起炎症反应,同时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肠黏膜,使通透性增高,促进对内毒素的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等;破坏肠黏膜,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内毒素还能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使肠功能发生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其是直肠括约肌痉挛最明显,因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外毒素为 A群志贺菌I型和II型产生,又称志贺毒素,引起应激反应,造成组织缺氧,急微循环障碍,DIC及血栓形成,微血管麻痹和内脏功能衰竭,产生DIC、休克、脑水肿、昏迷、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通常痢疾志贺菌引起病情较重;宋内志贺菌多引起轻型感染;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变为慢性,病程迁延。

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型。典型的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发热、大量水样便,1-2日后转为少量腹泻(有里急后重现象),便中含有多量的血、黏液和白细胞。急性非典型痢疾因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多数痢疾为散发病例,容易引起人群之间的传播。

慢性细菌性痢疾常因急性痢疾治疗不彻底,造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视为慢性痢疾。

药物敏感性:我国志贺菌对氨基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三代头孢菌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好;CLSI规定一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对志贺菌有活性,但临床无效。

影响因素

在抗菌治疗前留取标本,并选择含黏液和脓血的粪便,多次送检,可提高便培养阳性率。在粪便中,由于其他肠道菌产酸或噬菌体的作用常使本菌在数小时内死亡,故粪便标本应迅速送检。

方法学

细菌培养:选取便标本中带粘液的脓血便或肛拭标本,接种于SS平板选择培养基或麦康凯选择培养基上。

血清学检测:挑取经过分纯后的单个菌落,进行鉴定和血清学试验,以确定菌群和菌型。首先用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如凝集再进一步做血清定型。一般先用福氏志贺菌血清凝集,因为我国以B群最为多见。如出现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而与4种多价血清不凝集的菌株,应考虑为K抗原存在,将菌液加热到100℃,15-30min后再进行凝集。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