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细菌 > 革兰阴性杆菌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有荚膜杆菌,呈杆状或略弯。菌体大小(0.5~1)×(1.5~4)μm。具端鞭毛,能运动。有些株产生荧光色素或(和) 红、蓝、黄、绿等水溶性色素,不发酵糖类。

大多数菌的适温为30℃。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等环境中。目前已确认有 29种,其中至少有3种对动物或人类致病。

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细菌培养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假单胞菌可在皮肤、黏膜、肠道、呼吸道粘膜定殖。当宿主防御功能正常时,作为长居菌与宿主构成共生状态,当宿主防御功能不健全或遭受损伤时,共生态发生紊乱,出现异常增殖,表现出致病性。

临床表现:常见于医源性感染,以本属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和致病力最强,是医院内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多发生于烧伤、囊性纤维化、急性白血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年老体弱、免疫力差的患者,感染多位于潮湿部位,可引起伤口感染、烧伤后感染、败血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化脓性中耳炎、眼部感染(可导致角膜穿孔)等各种化脓性感染以及婴儿腹泻等,还可通过血源性感染导致心内膜炎、脑膜炎、脑脓肿、骨和关节感染等,且大多数心内膜炎需手术置换瓣膜,否则感染难以清除。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常可见一种异常的黏液样形态的铜绿假单胞菌,这是由于其产生的大量多糖(藻酸盐)包围菌体所致,而藻酸盐的产生导致诊断、治疗的困难。 

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见于水和土壤中,都可作为咽部的正常菌群存在,是人类少见的条件致病菌,毒性较低,其中荧光假单胞菌能在4℃生长,是血制品的常见污染菌。

药物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强,天然耐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

影响因素

培养时应区分有菌部位与无菌部位分别培养。有菌部位的尿液培养、痰液培养、咽部黏液培养等应接种于血平板与中国蓝平板。无菌部位的血培养、胸腹水培养等应先使用培养瓶进行増菌培养后再转种于平皿中。

方法学

假单胞菌菌的检出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检测。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