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鲍特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两端浓染,单个或成对、短链排列,无芽胞,某些菌株有鞭毛,光滑型菌株有荚膜。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6.8~7.0,营养要求比较高,血琼脂和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均不能生长,需要在含血液、马铃薯和甘油的鲍-金(Bordet-Gengou, B-G)培养基上才能生长,添加了木炭、去纤维马血的CHB培养基更适于鲍特菌的生长。本菌属代表菌种为百日咳鲍特菌,简称百日咳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3~5天才能长出肉眼可见细小光滑、灰色不透明的露滴状菌落,并有狭窄的溶血环。
细菌培养阴性,血清诊断阴性。
致病性:咳鲍特菌与致病性有关的物质除荚膜、细胞壁脂多糖外,尚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子。百日咳外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能诱发机体的持久免疫力,并有多种生物活性,损伤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导致阵发性痉挛咳嗽等。细菌破裂后还能在宿主细胞浆中查到一种热不稳定性毒素和其他几种抗原成份,可引起纤毛上皮细胞炎症和坏死。
细菌感染人体后附着于气管和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上,生长繁殖并产生多种毒素,如百日咳毒素、丝状血凝素、气管细胞毒素等,引起局部炎症、细胞坏死,纤毛运动受抑制,黏稠的分泌物增多而不能排出,导致剧烈咳嗽。
临床表现:百日咳潜伏期1~2周。病程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因病程较长,可达数周至数月,故称为百日咳。卡他期症状较轻,但传染性最强,细菌分离阳性率最高。发病早期(卡他期)仅有轻度咳嗽。细菌此时在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大量繁殖并随飞沫排出,传染性最大。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挛期),这时细菌释放毒素,导致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失调,大量粘稠分泌物不能排出,刺激粘膜中的感受器产生强烈痉咳,呈现出特殊的高音调鸡鸣样吼声。形成的粘液栓子还能堵塞小支气管导致肺不张和呼吸困难、紫绀。此外可伴有呕吐、惊厥。4~6周后逐渐转入恢复期,阵咳减轻,趋向痊愈,但有1~10%病人易继发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等的感染。
副百日咳鲍特菌也可引起人类百日咳及急性呼吸道感染,但症状较轻。支气管败血鲍特菌主要引起狗和猪的感染,极少从人体分离。
药物敏感性: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敏感,为临床治疗首选,次选氨曲南及磺胺增效剂,对青霉素耐药。
用于培养和PCR检测的百日咳鲍特菌样本采集较难,且取样优劣明显影响敏感性。婴儿和年幼儿童适合采集鼻咽内抽取物;对于培养,这些标本比拭子更敏感。应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为年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采集合格的鼻咽拭子标本,此类标本优于咽拭子。如可能,应每个鼻孔采集一份。拭子体积应小,采用涤纶或者人造丝材料。也可使用更方便患者的植绒尼农拭子。应在抗菌治疗开始前采集标本。鼻咽内抽取物或拭子,转运时间至关重要,且需要使用防止细菌干燥的转运培养基。运送时间不应超过48h。对于PCR检测,拭子可以在室温干燥条件下运输。使用运送培养基如含活性炭的Amies培养基不会干扰PCR反应。其他呼吸道标本,例如痰标本或咽喉灌洗液,不太适用于PCR检测。
分离培养: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接种于B-G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血清学诊断:对百日咳患者血清诊断多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FHA抗体和PT抗体。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