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类杆菌属中中度解糖、不耐2%胆盐的类杆菌统称为普氏菌属(prevolla)。产黑色素普氏菌为代表株。革兰阴性多形性杆菌,专性厌氧,有荚膜与菌毛,无芽胞,无动力。血平板上的菌落0.5~2mm。一般为圆形、凸起、有光泽、光滑。可以是半透明、不透明、灰色、棕色或黑色的菌落。类杆菌特性:可以有溶血,葡萄糖肉汤终未pH 4.5~5.2,最适生长温度是37℃,但有些菌株的生长温度是25或45℃。6.5%nacl可抑制其生长,培养时需要维生素k和氯化血红素,20%的胆汁可抑制其生长,能产生乙酸和琥珀酸,产生苹果酸盐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但不具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吲哚大多为阴性,不还原硝酸盐,g+g含量40~52%,能产生胶原酶、蛋白水解酶,能水解胶原组织,能侵袭胶原组织,以建立厌氧病灶,其代谢过程中还产生dna酶,硫化氢,吲哚及大量的氨,能溶解粘膜上皮。这些有害代谢产物在厌氧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口腔,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可从多种检材中检出。
革兰染色镜检阴性;类杆菌属培养阴性;单克隆抗体检测阴性;PCR方法检测类杆菌属DNA阴性。
致病性:一般认为类杆菌属改变微纤维肌动蛋白的结构,并裂解粘着小带蛋白,即E-钙粘素,导致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从而增加肠道通透性。
脆弱类杆菌致病因素有内毒素,由脂多糖和类脂a构成。脂多糖决定其抗原性,类脂a决定其毒性。内毒素的化学结构与典型内毒素不同,所以毒性比一般内毒素低,但内毒素在体外能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作用。脆弱类杆菌还能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青霉素,故对青霉素有耐药性;类杆菌还产生肝素酶,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和迁徒性脓肿。脆弱类杆菌还分泌透明质酸酶、dna酶、神经氨酸酶等,均与其侵袭力有关。脆弱拟杆菌e抗原与其致病性有关,如化脓,白血球先降低后升高,肝、肺,肾组织病变等。
临床表现:类杆菌属是人类肠道及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人体各系统及组织的内源性感染,如菌血症和败血症、颅内感染、腹内感染及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等,其中尤其以脆弱类杆菌最多见,可占临床厌氧菌分离菌株的25%,类杆菌分离菌株的50%。临床表现为感染部位接近黏膜表面,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部、胸腔、腹腔和肛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疡及其他深部脓疡;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并有恶臭;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到细菌,而一般培养则无细菌生长;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等治疗无效。
耐药性:本菌对大多数的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亚胺培南、甲硝唑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近年来,类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多,脆弱类杆菌群的某些菌株对一些头孢菌素抗生素、甲硝唑和克林霉素也出现了耐药性。
适于分离厌氧菌的标本包括无菌采集的血液、组织活检标本、抽吸液(脑脊液、关节液和脓液)、牙根窝渗出液和牙菌斑。采集的标本必须在厌氧条件下立刻送检实验室进行处理。如果临床标本含有苛氧微生物,则应在24h送至临床实验室。组织标本最好使用特殊的厌氧转运小瓶或在生成了厌氧环境的防气体渗漏的密闭袋转运。对于较长时间的储存,比如2~3天的成旧培养物可用含消毒的20%脱脂牛奶的小瓶在-70℃保存。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按厌氧菌标本采集的要求采集血液、脓液或组织等标本。标本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如发现革兰阴性杆菌,着色不匀,且数量较多或呈多形性,菌细胞呈不规则肿胀,可考虑为类杆菌。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非选择性厌氧性血平板及选择培养基BBE,经35℃、48h厌氧培养后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做次代培养及耐氧试验。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