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也称厌酷球孢子菌,是爪甲团囊菌科球孢子菌属的双相真菌,在自然界中以断裂成关节孢子的菌丝形式存在,在组织中形成特征性的大而圆形的厚壁球形体,内含大量的内孢子,很少产生菌丝相,但有时在慢性肺部感染的组织损害中可发现菌丝。球孢子菌属包括粗球孢子菌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两个种。
在环境中和室温条件下培养,球孢子菌形成菌丝相,产生有隔菌丝和交互性的关节孢子链。当关节孢子链成熟时,交互连接的孢子在细胞溶解酶作用下释放出桶装的关节孢子,有感染性。
粗球孢子菌是土壤中栖息的真菌,炎热及雨季的气候有利于土壤中真菌菌丝的增殖,产生大量的关节孢子,随空气中的灰尘传播。
直接涂片镜检阴性;血清学检查抗体阴性;PCR检测粗球孢子菌DNA阴性。
致病性:粗球孢子菌在宿主体内和特殊的培养基中,关节孢子可形成球状体,破裂后可释放出来内生孢子,每个内生孢子再发育成球状体,持续感染宿主。吸入关节孢子是导致人类感染球孢子菌病最常见的方式。
临床表现: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是由粗球孢子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菌经呼吸道吸入,在正常个体中引起轻度而短暂的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胸痛、咳嗽等;也可进一步导致肺部进行性感染或全身播散性感染,是一种地方性真菌病;免疫抑制患者合并球孢子菌病时症状往往持续时间较长,病情重;播散性球孢子菌病是一种进行性常常是致死性的疾病,一般发生在免疫抑制、衰弱、婴儿、黑人和有色人种。
药物敏感性:对球孢子菌的敏感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和唑类药物如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较差。
标本直接镜检敏感性差,除外下呼吸道标本,还可采集化脓性皮肤病变和软组织损伤标本进行镜检和培养,脑脊液病原体分离率较低(约30%),增加标本培养的标本量可提高分离率。
直接镜检可检测到球孢子菌病典型的、大的、厚壁的球状体结构;分离培养与鉴定:将临床标本接种于含抗生素的沙氏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生长缓慢,2~7天可形成白色绒毛状菌落,可以很容易地培养成菌丝相。在37℃条件下培养可使多数双相真菌转化为酵母相;血清学试验采用EIA试验是球孢子菌病血清学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抗原主要是球孢子菌素;对分离菌和活动性病例的痰标本进行PCR检测可达到非常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