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流感病毒培养阴性;抗流感病毒抗体IgM阴性;PCR检测流感病毒RNA阴性。
概况: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核心为单链RNA核蛋白,有型特异性,外层脂质囊膜上的糖蛋白纤突由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所构成;囊膜内側是膜蛋白(M1、M2)以及膜内包裹的核蛋白、多聚酶蛋白(P1、P2、P3),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据表面抗原H和N抗原性的不同,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
致病性:流感病毒经飞沫侵入呼吸道后,HA与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有关,NA帮助成熟病毒的释放和扩散,其诱导所产生的抗体可阻止病毒的复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乃与血凝素特异性结合。病毒在呼吸道局部不断增殖,病情可持续发展,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等一系列肺炎表现。流感病毒主要在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很少入血,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样物质可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根据感染流感病毒的类型和自身免疫状况表现为类似普通感冒而2-3天自愈的轻型到危及生命的重型。典型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全身酸痛、明显乏力等中毒症状,一般呼吸道症状较轻。中毒型少见,可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循环障碍、血压下降、休克及DIC等严重症侯,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敏感性:金刚烷胺(amantadine)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穿入与脱壳过程,但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该药易产生耐药性。奥司他韦(oseltamivir)可以特异性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NA的活性。干扰素有一定疗效。
用于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标本以及用于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标本最好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后的三天之内采集。用于实验室诊断高致病性A/H5 型禽流感病毒比较好的标本依次为:鼻咽呼气、急性期血清、康复期血清。急性期的血清标本应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立刻采集,恢复期的血清标本应当在症状出现7天之后14天之前采集。为防交叉污染,应尽量将已知病毒和未知材料在不同时间、不同生物安全柜、不同房间进行操作。
发病三天之内的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可采用鸡胚羊膜腔、尿囊腔或组织培养接种进行病毒分离;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用分子杂交或RT-PCR法检测病毒RNA,均有助于诊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