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乙脑病毒培养阴性;乙脑病毒抗原阴性;抗乙脑病毒抗体阴性; PCR检测乙脑病毒RNA阴性。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简称乙脑病毒。乙脑病毒属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成员,为嗜神经病毒,在细胞浆内繁殖。病毒颗粒呈球形,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结构蛋白包括衣壳蛋白(C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包膜蛋白(E蛋白)。
致病性:该病毒经蚊传播侵入人体后,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症状,一般可顺利恢复并获得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少数免疫力弱者,病毒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内增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炎及脑膜炎,大约有5% ~ 20%的患者痊愈后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表现为痴呆、失语、瘫痪及精神障碍等。
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极期体温高达40℃以上,一般发热越高,热程越长,临床症状越重。多在病程10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抽搐,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约5%~20%的重型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
药物敏感性:乙脑病毒无确切的敏感抗病毒药物,有报道干扰素、利巴韦林具有抗乙脑病毒的作用,抗病毒口服液和单克隆抗体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血液、脑脊液标本要求尽早采集急性期血标本,最迟不晚于发病后7天,血红蛋白浓度大于10 mg/ml 的溶血、甘油三脂浓度大于 20mg/ml 的脂血和胆红素浓度大于0.4 mg/ml的黄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病毒分离与鉴定采用白纹伊蚊C6/36细胞、Vero细胞及BHK21细胞等多种传代和原代细胞中增殖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可用免疫荧光或ELISA技术检测发病初期患者血液或脑脊液中的乙脑病毒抗原;血凝抑制试验、ELISA等检测乙脑病毒特异性抗体;病毒核酸检测广泛应用于乙脑的早期快速诊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