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病毒 > RNA病毒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腮腺炎病毒呈球形,核心为单负链RNA,为核蛋白(NP)包裹构成螺旋对称的核衣壳。病毒具有V抗原(病毒抗原)和S抗原(可溶性抗原),感染后可出现相应抗体, V抗原作用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参考范围

腮腺炎病毒培养阴性;麻腮腺炎病毒抗体IgM或IgG阴性; PCR检测腮腺炎病毒RNA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呼吸道,在黏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复制,入血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在此病毒进一步复制,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多种内脏器官,因此腮腺炎是一种多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临床表现: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储存宿主。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限,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无潮红及灼热感,触之质地坚韧,有压痛,无波动感,全身症状较轻。睾丸和卵巢是较常见受攻击的靶器官。

药物敏感性:无可靠的敏感抗病毒药物,有报道应用干扰素有一定疗效。

影响因素

腮腺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通常采集感染早期患者的唾液、血液、脑脊液、尿和甲状腺标本,用病毒运送培养基保存,及时接种,提高病毒培养的成功率。对于出生后腮腺炎感染的诊断,特异性IgM检测需要在出疹后5~7天采集血清标本,S抗体增高表示新近感染,而单独V抗体增高表示既往感染。

方法学

收集早期感染患者的唾液、血液、脑脊液、尿和甲状腺用于病毒分离,细胞可用原代恒河猴肾细胞或人胚肾细胞,,阳性率可达50%~75%;早期诊断用发病后几天内的患者唾液、脑脊液和尿进行抗原检测,或用RT-PCR法检测病毒RNA;用ELISA法可用于检测腮腺炎特异性IgM或IgG抗体,IgM在疾病早期出现,持续不超过60天。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