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病毒 > RNA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型(HIV-1)和2型(HIV-2)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是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HIV具有独特的三层结构,其核心为逆转录酶相关的基因组-核衣壳蛋白复合物。HIV-1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参考范围

病毒培养阴性,病毒抗原、抗体阴性,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在感染早期HIV主要以侵犯单核巨噬细胞为主(M-嗜性),有利于病毒的体内播散;以后逐渐转至以感染CD4+T淋巴细胞为主(T-嗜性),造成CD4+T淋巴细胞的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表面大量表达CD4分子和辅助受体CXCR4,是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受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和功能障碍,继发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长,自感染到发病有的可达10年左右的时间。临床上可分为4个时期。①急性感染期:症状非特异性,如发热、头痛、乏力和淋巴结肿大等。②无症状潜伏期:有的可达10年左右,一般症状轻微,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③AIDS相关综合征:症状明显,如低热、盗汗、全身倦怠、慢性腹泻及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逐渐加重。④免疫缺陷期:CD4+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引起严重免疫缺陷,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药物敏感性:治疗HIV感染的药物主要有4类:①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逆转录没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②蛋白酶抑制剂(PI);③病毒入胞抑制剂:包括融合抑制剂(FI)和CCR5拮抗剂;④整合酶抑制剂(INSTI)。作用于HIV复制周期不同环节的抗病毒药物正在不断的研发之中。

影响因素

实验室最常采用血清和血浆标本进行HIV抗体和抗原检测,用于抗体免疫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本必须在2~8℃或室温条件下储存,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标本应更加严格限制室温下保存的时间,以有利于保护p24抗原。

方法学

HIV分离常采用共培养方法,即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加PHA刺激后,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作混合培养;ELISA法检测血浆中HIV p24抗原可用于早期诊断;ELISA方法筛查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阳性者必须进行确认试验;定量RT-PCR方法测定血浆中HIV RNA的拷贝数(病毒载量),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