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为嗜神经性病毒。狂犬病病毒外形呈子弹形状,核心为单负链RNA,编码N、M1、M2、G、L蛋白五种蛋白。N蛋白(nucleoprotein)包绕RNA构成螺旋对称排列的核衣壳蛋白,可保护核酸免遭核酸酶的破坏。
狂犬病病毒培养阴性;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
致病性: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人被咬伤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增殖,然后经周围神经沿传入神经轴索及其外周隙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出现神经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最后病毒沿传出神经向全身扩散,引起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导致患者容易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
临床表现:咬伤部位距头部愈近、伤口愈深、伤者年龄愈小,则潜伏期越短。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①前驱期:低热、头痛、恶心及周身不适等;对痛、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神经通路上,有麻、痒、痛或虫爬、蚁走等感觉异常。②兴奋期或痉挛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③昏迷期或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由安静转为弛缓性瘫痪,进入昏迷状态,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药物敏感性: 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抗狂犬病病毒药物被批准。
动物狂犬病检测常用的标本是脑组织,而人可以通过检测唾液、脑脊液、血清、皮肤组织标本等来判断,狂犬病毒的体外生存能力很差,离体后很快就会失去活性,一般在体外数分钟就失去活性。
可采取唾液沉渣涂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细胞内病毒抗原;取可疑患者的唾液、脑脊液或死后脑组织混悬液接种易感动物进行狂犬病病毒的分离,然后用特异性中和试验进行鉴定和确诊,但阳性率低;免疫荧光、酶联免疫等技术进行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