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病毒 > RNA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 virus)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脊髓灰质炎病毒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是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呈球形,无包膜。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VP2和VP4。VP1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

参考范围

病毒培养阴性;病毒血清抗体阴性;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病毒经口进入肠道后,在咽部及肠道集合淋巴结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若机体免疫力低下,随血液进入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病毒可大量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脑干和脑膜组织等,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表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症状主要有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多见于儿童,又称小儿麻痹症)等,后两型较严重。无瘫痪型表现为头痛、呕吐和颈背部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瘫痪型早期可伴发热和肌痛,肌力减弱,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逐渐加重至肢体瘫痪,无感觉障碍。

药物敏感性: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

影响因素

感染发作后几周内,肠道病毒可以在粪便中查到,粪便标本可常温保存;脑脊液样本应该冷藏运输。

方法学

粪便标本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原代猴肾细胞或人源性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取发病早期或恢复期双份血清做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效价,若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则有诊断意义;用核酸杂交、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咽拭子、粪便等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快速诊断。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