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病毒 > RNA病毒

手足口病病毒(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病原特性: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毒很多,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 型,CoxB组的2、5、13 型,以及EV 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Cox Al6及EV 71型。HFMD病原体多样,均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病毒颗粒由核酸、蛋白衣壳构成,无表面包膜。

参考范围

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病毒核酸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侵入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及周围淋巴细胞中停留和增殖,病毒侵入局部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过血液循环侵入网状内皮组织、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处大量繁殖,并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机体可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EV71具有嗜神经性,侵犯外周神经末梢后沿轴突逆行至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直接感染引起细胞病变以及间接免疫损伤机制而致病。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病毒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药物敏感性: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可酌情选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影响因素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约为100:1。感染后可诱生具有型的亚组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及肠道局部抗体,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机体可先后或同时感染多种不同血清型或亚组病毒。

病毒对乙醚、脱氧胆酸盐、去污剂、弱酸等有抵抗力,能抵抗70%乙醇和5%甲酚皂溶液。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对多种氧化剂、甲醛和碘酒等也都比较敏感,病毒会很快灭活。病毒在50℃时可被迅速灭活,在4℃时可存活1年,-20℃时可长期保存。

方法学

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核酸检验:目前我国CDC进行手足口病快速检测,进行了①总肠道病毒RNA(肠道病毒种特异性RNA);②EV 71 RNA和③Cox Al6 RNA的检测。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