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HHV-3)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VZV属疱疹病毒科,仅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呈球形,衣壳外层为脂蛋白包膜,核心为双链DNA。病毒含有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和胸腺嘧啶激酶(thymidine kinase),后者仅存在于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培养阴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阴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检测阴性。
致病性:病毒感染起始于呼吸道黏膜,在局部淋巴结中增殖后,而后入血和淋巴系统,进入肝和脾中复制,继而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播散至全身的皮肤,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并可发展为脓疱疹。原发感染后,VZV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成年以后,或细胞免疫低下时,潜伏的VZV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突到达其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疱疹,因疱疹沿感觉神经支配的皮肤分布,串联成带状,称为带状疱疹,疼痛剧烈。
临床表现:水痘是一种常见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具有季节流行性(主要发生在晚冬和春天温和的气候中)。典型水痘可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在出现低热、全身不适的同时已有皮疹出现。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出疹期临床特征是全身性皮肤和粘膜疱疹。带状疱疹为VZV复发感染所引起,由潜伏在感染神经节中的VZV被激活所致。表现为沿神经节段分布的局部皮肤灼痒、疼痛、感觉异常等。
药物敏感性:早期应用阿昔洛韦(acycolvir)已经证明有一定疗效,阿糖胞苷和干扰素也可选用。
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采集后应尽快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置于冰水混合物或2℃~8℃保存。用于检测病毒抗原的标本要低温保存。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选用人原代培养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是VZV培养;;目前VZ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采用ELISA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其它还有抗补体免疫荧光染色(ACIF)、LA和测定膜抗体的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PCR检测病毒核酸(VZV DNA)快速敏感。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