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病毒 > DNA病毒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病原特性:EBV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球形,基本结构含核物质、衣壳和囊膜三部分。核物质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

参考范围

EB病毒培养阴性;EB病毒抗体检测阴性;EB病毒DNA检测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EBV是B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可激活多克隆B淋巴细胞,产生异嗜性抗体。被感染的B淋巴细胞能刺激T细胞增殖,形成非典型淋巴细胞。EBV基因表达的IL-10类似物(BCRF)能抑制Th1细胞,阻止IFN-γ的释放和T细胞对病毒的免疫应答,但能促进B淋巴细胞生长。B淋巴细胞的连续增殖与其他协同因子共同作用下,可诱发淋巴瘤。另外,在免疫抑制者中EBV感染与肿瘤发生相关。

临床表现: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三种。

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典型症状。②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多见于5~12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③鼻咽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④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免疫缺损患者中,易发生EBV诱发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艾滋病患者常常会发生EBV相关淋巴瘤、舌毛状白斑病。

药物敏感性:

①早期应用更昔洛韦有明确的疗效。②阿昔洛韦在体外实验中有拮抗EBV的作用,但对免疫抑制者EBV相关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并无治疗作用,目前仅用于慢性进行性EBV感染者和患口腔白毛斑病的艾滋病患者。③干扰素、阿糖腺苷对本病的确切疗效尚待证实。

影响因素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或检测EB病毒转化的B细胞,或通过免疫染色、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细胞内的病毒抗原,需要5~10ml肝素和EDTA抗凝。用于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的组织,如鼻咽癌的鼻咽部刷取样本,以及活检样本应该加入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后收集和冷藏。

方法学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是将滤过的标本直接与新鲜人脐带血淋巴细胞进行孵育,呈簇状生长的淋巴母细胞,提示病毒培养阳性;酶联免疫试验(EI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ACIF等方法检测EBV抗体;PCR和核酸杂交方法检测EBV DNA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