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病原 > 螺旋体 > 疏螺旋体属

回归热螺旋体(Borrelia recurrentis)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回归热螺旋体为疏螺旋体属,以虱为传播媒介的包柔螺旋体仅有一种,为回归热包柔螺旋体。以蜱为传播媒介的包柔螺旋体有10余种,亚洲和中国为波斯包柔螺旋体及拉迪什夫包柔螺旋体等。两种回归热的包柔螺旋体,在形态上难以区分,呈纤细的疏螺旋体,两端尖锐。长约5~20µm,宽0.2~0.5µm,有3~10个粗而不规则的螺旋。暗视野中可见弯曲、旋转的螺旋活动。在电镜下其由柱形菌体、轴缘和外膜三部分组成。回归热包柔螺旋体革兰染色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较红细胞着色略深。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须用含有血液、腹水和组织(兔肾)碎片的培养基,微需氧环境,37℃2~3天螺旋体即可生长繁殖,但不易传代保存。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良好。

参考范围

直接镜检疏螺旋体阴性;疏螺旋体培养阴性;血清学检测阴性;PCR检测DNA阴性。

临床意义

致病性:

回归热的发热和中毒症状与螺旋体血症有关。其发作及间歇之“回归”表现与机体免疫反应和螺旋体体表抗原变异有关。螺旋体通过皮肤、黏膜到达淋巴及血液循环。皮损局部可出现皮疹和痒感。在血循环中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包括内毒素样物质等在内的代谢产物,导致发热和毒血症症状。螺旋体及其代谢产物能破坏红细胞和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激活补体、活化凝血因子等。导致溶血性黄疸、贫血、出血性皮疹及严重的腔道出血。

临床表现:

(一)虱传回归热:潜伏期为7~8天(1~14天),个别可长达3周。

①前驱期:1~2天,可有畏寒、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及眩晕等前驱症状。

②发热期: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最初有畏寒、寒战,数小时后体温达38℃左右,伴有剧烈头痛及四肢、背部肌肉疼痛。1~2天内迅速高达40℃左右,呈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或间歇型。剧烈头痛及全身肌肉骨骼疼痛为本病突出症状,尤以腓肠肌为著。部分患者可有鼻出血。高热期间还可出现谵妄、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

③间歇期:随着体温骤降,出汗甚多,患者除感觉虚弱外,症状减退或消失,但皮肤苍白,体温常低于37℃。约经4~8天逐渐恢复正常。

④复发期:经7~9天的无热间歇期后,患者先出现低热,体温下降后又复上升,初发期的各种症状又重复出现。复发期发热的期限大致和第一次无热期相近,如以后再次复发,则发热期逐渐缩短而无热间歇期则愈见延长。一般在体温重复上升之前,血中即可再次出现螺旋体,但其数量常较初发期为少。

(二)蜱传回归热:潜伏期4~9天(2~15天)。

临床表现与虱传回归热基本相同,但较轻。发病前在蜱叮咬的局部有炎症改变,初为斑丘疹,刺口有出血或小水疱,伴痒感,局部淋巴结可肿大。肝、脾增大较虱传回归热为少且缓慢。复发次数较多,大多发作2~4次。

药物敏感性: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有效。首选四环素,红霉素或氯霉素与四环素疗效相当。

影响因素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而采集适宜的标本。发热期采血液标本。有脑症状采集脑脊液检查。尿有变化者可采尿液标本检查。

方法学

①暗视野检查:发热期采血涂片暗视野检查,可查到螺旋体。在滚动的红细胞附近很易发现活动的螺旋体。

②直接镜检:采集发热期的外周血标本,直接涂片后进行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螺旋体,但退热期血液中常无螺旋体。

③动物接种:取血1~2ml接种小鼠腹腔,逐日尾静脉采血,1~3天内即可检出螺旋体。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