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利什曼原虫属是一种会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为单一细胞组成,其生活史因宿主不同而有两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即在人和哺乳动物或体外37℃下培养的巨噬细胞中的无鞭毛体和在媒介昆虫白蛉的消化道内或22~28℃下的组织培养物中的前鞭毛体。对人和哺乳动物致病的利什曼原虫有:引起人体内脏利什曼病的为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引起皮肤利什曼病的为热带利什曼原虫(L.tropica)、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icana)、引起粘膜皮肤利什曼病的为巴西利什曼原虫(L.araziliensis)等,我国的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血清利什曼原虫抗体阴性;血清利什曼原虫抗原阴性;PCR检测黑热病DNA阴性。
致病性:受染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少部分被中性粒细胞破坏,大部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并在其中繁殖、增生,随血流至全身,破坏巨噬细胞,又被其他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如此反复,导致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以肝、脾、骨髓、淋巴结的损害为主。
临床表现: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的临床特征为不规则高热、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在皮肤和黏膜形成肥厚或溃疡病变。病程晚期可出现贫血及营养不良,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黑热病。可因血小板减少而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病程中症状缓解与加重可交替出现。
药物敏感性: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敏感药物为葡萄糖酸锑钠,是强杀虫剂;戊烷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所有的皮损处应使用70%的乙醇彻底清洁,外部残渣(焦痂和分泌物)应去除;清创术后可用手术刀片刮擦溃疡底部获得分泌物制备涂片、培养或PCR阳性率高;标本可采自病变部位的边缘;用钻取活检标本中间的组织在玻片上制备印片。组织切片中无鞭毛体的识别,细针穿刺也可使用含有无菌防腐剂的缓冲生理盐水(0.1ml)和26号针头的无菌注射器来完成。通过脾穿刺获得的组织标本其阳性率最高。
①穿刺检查:可进行骨髓、淋巴结或脾脏穿刺,以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
②培养法:将上述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中,置22~25℃温箱内。经一周后若培养物中查见运动活泼的前鞭毛体,则判为阳性结果;用Schneider氏培养基,效果更好,3天即可出现前鞭毛体。
③检测血清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荧光试验、直接凝集试验等。
④检测血清循环抗原:可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检测血内循环抗原诊断黑热病,也可用于尿液内循环抗原检查,还可用于疗效评价。
⑤聚合酶链反应:利什曼原虫微环kDNA序列设计的引物,作PCR及DNA探针诊断黑热病,敏感性、特异性高,还能确定虫种。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