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粪类圆线虫是一种兼性寄生虫,生活史较为复杂,为世代交替,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自生世代在土壤中完成,寄生世代在宿主体内完成。在寄生世代中,成虫主要在宿主(如人、狗、猫等)小肠内寄生,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粪类圆线虫在宿主体内的生活阶段包括成虫、虫卵、杆状蚴和丝状蚴。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与钩虫和东方毛圆线虫的幼虫极为相似,应注意鉴别。自生世代的雌虫大小约为1.0×0.05-0.075mm,尾端尖细,生殖系统为双管型。成熟虫体子宫内有呈单行排列的各发育期虫卵,阴门位于体腹面中部略后;雄虫大小约为0.7×0.04-0.05mm,尾端向腹面卷曲,具2根交合刺。寄生世代雌虫大小约为2.2×0.03-0.074mm,虫体半透明,体表具细横纹,尾部尖细,末端略呈锥形。口腔短,咽管细长,约为虫体长的1/3-2/5,肛门位于近末端处腹面,子宫前后排列,其内各含8-12个虫卵,阴门位于距尾端1/3处的腹面。
直接涂片镜检幼虫阴性;粪便等标本培养丝状蚴阴性;血清学检测粪类圆线虫抗体阴性。
致病性:粪类圆线虫的致病作用与其感染程度及人体健康状况,特别是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轻度感染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由于自身感染引起的反复重度感染,常可因患者严重衰竭而导致死亡,故其致病性已愈来愈引起注目。
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均由于幼虫的移行造成。
①皮肤损伤: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并伴有刺痛和痒感,甚至可出现移行性线状荨麻疹,病变常可反复出现在肛周、腹股沟、臀部等处皮肤。
②肺部症状:丝状蚴在肺部移行时,可表现出咳嗽、多痰、过敏性肺炎或哮喘等。
③消化道症状:成虫寄生在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伴有发热、贫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④弥漫性粪类圆线虫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各种消耗性疾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艾滋病患者可出现,由于大量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将肠道细菌带入血流,引起败血症等。
药物敏感性:伊维菌素为首选药物。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比伊维菌素效果稍差。噻苯咪唑很有效,治愈率达95%以上。丙硫咪唑的治愈率也可达90%以上;另外,噻嘧啶、左旋咪唑也有一定疗效。
①粪便检测很少检测到虫卵和成虫,主要检测到杆状蚴。②由于幼虫排出量比较少,显微镜检查敏感度一般较低。③粪便检测尽量数日多次样本采集。④粪便采集尽量在激素使用前进行。
粪类圆线虫的实验室诊断困难,主要是粪便查幼虫或血清查粪类圆线虫抗体。
病原学检查:①直接镜检法:主要依靠从粪便、痰、尿或脑积液中检获幼虫或培养出丝状蚴为确诊依据。②成虫检查法:从十二指肠引流、细线胶囊法或内镜检查收集的十二指肠液中可查到虫体。③培养法:可用下列方法进行粪便培养。①营养琼脂平皿培养法:幼虫移行可在平皿上形成特征性孔穴;②在湿润的活性炭中培养:幼虫可移行到表面而获得;③试管滤纸培养法:幼虫在滤纸条上向下迁移。
免疫学检查: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对轻、中度感染者,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市售酶免疫分析法(EIA)的敏感度远高于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