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巴贝西虫是巴贝西虫属(Babesia spp.)的一类真核生物,形态学上呈现棒状或环形的专性红细胞内寄生性原虫。巴贝西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已有100多种巴贝西虫,其中田鼠巴贝西虫和分歧巴贝西虫可致人体患病。硬蜱既是巴贝西虫的传播媒介,又是其保虫宿主。
显微镜检查阴性;血清学检测巴贝西虫抗体阴性;PCR方法检测巴贝西虫DNA阴性。
致病性:感染巴贝西虫的硬蜱在吸血过程中,蜱体内的巴贝西虫子孢子通过唾液进入宿主血液侵袭红细胞,在红细胞内生长繁殖,破裂并释出虫体代谢产物,具有内毒素作用,可激活血管舒缓素,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血液变稠;感染红细胞相互粘聚,堵塞毛细血管,脏器发生缺血和坏死;血管舒缓素可激活凝血机制VII因子而启动凝血系统,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各种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主,病情轻重与不同巴贝西虫的感染及脾切除有关。脾切除患者发生虫血症的概率高达80%。当红细胞的感染率超过10%时,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黄疸。感染田鼠巴贝西虫者一般病情较轻,类似轻微流感症状、头痛、昏睡等;感染分歧巴贝西虫者病情较重,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发热,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伴随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大汗、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溶血严重导致黄疸、血红蛋白尿;神经系统症状如抑郁、焦虑/恐慌、记忆力改变、嗜睡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肾损伤。
药物敏感性:奎宁联合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联合阿托伐醌或奎宁对于人和动物巴贝西虫感染均有效;已经有耐阿托伐醌联合阿奇霉素的人巴贝西虫病例报道。
最好采用指血并立刻制作厚薄血膜,最迟不超过采血后1小时;一次厚薄血膜难以检测到虫体,多次检测提高阳性率;注意显微镜仅能检查不黏附于血管内皮的巴贝西虫,而黏附于内皮细胞的很难检测出;必要时冷藏EDTA抗凝血进行PCR等补充检测。
薄血膜涂片法是显微镜检测巴贝西虫的首选方法,厚血膜涂片法可以检查出血液中含有数量较少的寄生虫。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可以检测抗巴贝西虫抗体,仅对田鼠巴贝西虫的检测有特异性、敏感性;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原虫密度低、血涂片阴性的可疑病例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