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1) 定性:参考区间:阴性;根据检测CT值(循环阈值)判断阴性/阳性结果。
(2) 定量:如为定量检测试剂盒,可根据定量试剂盒的要求进行操作,报定量结果。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是疱疹病毒科家族中的一员,为双链DNA病毒。人感染EBV后可发生EBV原发和继发感染。原发感染可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传播和在人不同时期(如先天感染和后天感染)发生。原发感染后,EBV进入潜伏状态,一旦病毒和宿主的关系改变—如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状态,病毒可被激活(再次感染)。EBV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接触、输血等,感染较常见于胎儿、新生儿、孕妇、移植后及肿瘤化疗患者等。当机体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下,也极易受EBV感染,如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艾滋病患者等,这些患者一旦感染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EB病毒的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等发生密切相关,临床监测患者体内EBV载量对于EBV急性感染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人血浆标本中EBV进行定量检测。
通过检测血浆中EBV-DNA水平,可监测病毒活跃程度,对监测器官移植、免疫缺陷患者、抗肿瘤治疗中EBV的感染,预测EBV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观察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呼吸道标本等非血标本的定量检测结果,由于体液的量及浓缩稀释情况不同,定量值仅供参考。
严格按照临床核酸扩增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管理。由于PCR方法敏感,要避免扩增前标本之间的交叉污染,也要避免扩增后产物的污染;同时要防止标本选择不当、采样错误、核酸的降解、丢失,扩增抑制物存在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1) 标本采集:由于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要严格标本采集运送等过程。
全血:2mL静脉血,紫帽采血管,避免溶血、严重脂血及交叉污染;肺泡灌洗液,无菌容器留取;痰:清晨用生理盐水漱口后用力咳出深部的痰;尿液:浓缩晨尿,避免血尿、乳糜尿;浆膜腔积液、脑脊液:无菌,避免污染,为防止凝固可加EDTA抗凝。
2) 标本保存及运输:采集后立即送检(<2h),如不能立即送检2~8℃存放<48 h。避免污染及核酸降解。
3) 注意事项:EB病毒核酸扩增结果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EB病毒感染,需要增加送检次数及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再检,避免标本被污染及核酸降解;对于EB-DNA检测结果阳性,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其它检查结果确定病毒感染所处的阶段。
4)干扰因素:有可能抑制核酸扩增的物质,如肝素,血红蛋白等。
以实时荧光PCR为主要技术。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