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分子 >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检验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HCV-Genotyping)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ing Detection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1) 定性:参考区间:阴性;根据检测CT值(循环阈值)或者杂交信号判断阴性/阳性结果。

(2) 定量:如为定量检测试剂盒,可根据定量试剂盒的要求进行操作,报定量结果。

临床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感染后可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一般患者发病前12天,其血液即有感染性,并可带毒12年以上。HCV主要血源传播,国外30-90%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1/3。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目前根据Simmonds命名系统可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HCV基因分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病毒载量、病情转归及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特别在抗病毒治疗方面,HCV基因分型是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预测抗病毒疗效的重要依据。

影响因素

严格按照临床核酸扩增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管理。由于PCR方法敏感,要避免扩增前标本之间的交叉污染,也要避免扩增后产物的污染;同时要防止标本选择不当、采样错误、核酸的降解、丢失,扩增抑制物存在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1) 标本采集:由于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要严格标本采集运送等过程。

全血:2mL静脉血,紫帽/黄帽采血管;避免溶血、严重脂血及交叉污染。

2) 标本保存及运输:采集后立即送检(<2h),如不能立即送检2~8℃存放<48 h。避免污染及核酸降解。

3) 注意事项:适用于检测临床样本(血浆、血清等)中的HCV 1b、2a、3a、3b和6a亚型感染,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或排除病例的依据。可用于对已经其他方法确诊的丙肝病毒核酸阳性的人血浆样本进行HCV基因分型(包括1b、2a、3a、3b和6a型)分析,不建议用于对未知样品中丙肝病毒核酸阴性或阳性的检测。一次HCV基因分型结果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需要增加送检次数,避免标本被污染及核酸降解。阴性结果代表HCV基因浓度不能检测到或者在预定的阈值之下,应结合临床信息综合判断。

4)干扰因素:有可能抑制核酸扩增的物质,如肝素,血红蛋白等。

方法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反向杂交法芯片技术,实时荧光PCR技术。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