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1)参考区间:野生型。
(2)可报告区间为:野生型/突变型。
开展此检测针对人群:婚前、孕前和产前人群筛查;各种不明原因的耳聋患者,包括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听力正常,但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听力语言残疾50%-60%由遗传因素导致,即遗传性耳聋。正常人群中突变致聋基因的携带率约6%。检测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共9个致聋突变位点,涵盖已知致聋基因突变的50-70%)包括:
1)GJB2(35 del G、176 del 16、235 del C、299 del AT)---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携带比率:21%的聋人,2%~3%的正常人群;
2)SLC26A4(2168 A > G、IVS 7-2 A > G)---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携带比率:14.5%的聋人,约2%正常人群携带,先天性及后天性耳聋基因,纯合突变者可表现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易发生由于突发外力而导致的耳聋;
3)GJB3(538 C > T),我国克隆的第一个遗传病基因,为高频耳聋相关基因;
4)线粒体(12s rRNA1555 A > G、1494 C > T)-线粒体基因,母系遗传,携带比率:4.4%的聋人,0.3%正常人群,为药物敏感性耳聋,基因突变者应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该检测可筛查耳聋发病的病因,为耳聋患者家庭提供正确的防治方案;同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夫妇,可提供遗传咨询和指导,并在妊娠早期、中期进一步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是否遗传了耳聋突变基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严格按照临床核酸扩增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管理。由于PCR方法敏感,要避免扩增前标本之间的交叉污染,也要避免扩增后产物的污染;同时要防止标本选择不当、采样错误、核酸的降解、丢失,扩增抑制物存在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1) 标本采集:全血:2mL静脉血,紫帽采血管(EDTA抗凝),避免溶血、严重脂血及交叉污染。
2) 标本保存及运输:采集后立即送检(<2h),如不能立即送检2~8℃存放<48 h。避免污染及核酸降解。
3) 注意事项:① 由于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基因数量多、遗传方式多样,存在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检测涵盖的4个基因9个突变位点占由遗传因素导致耳聋约达50-70%。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罕见和目前未知耳聋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耳聋的可能性。② 对于已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本检测仅用于查找耳聋的遗传学病因,而无法改善受检者耳聋的现状。③ 孕妇检测结果阴性,提示后代发生遗传性耳聋的风险很低;检测结果阳性,提示配偶需检测,再依据夫妻双方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相应的遗传性耳聋,提供产前咨询及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
4)干扰因素:有可能抑制核酸扩增的物质,如肝素,严重溶血等。
PCR及芯片杂交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