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免疫 >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蛋白区带电泳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Alb: 55.8~66.1%;

α1: 2.9~4.9 %;

α2: 7.1~11.8%;

β1: 4.7~7.2%;

β2: 3.2~6.5%;

γ :11.1~18.8%。

临床意义

1、蛋白电泳是单株γ免疫球蛋白病的过筛方法,因为骨髓瘤组分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通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进一步用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法检定。如有疑为多发性骨髓瘤时,必须送检血清和尿液做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而尿蛋白区带电泳呈阴性结果时也应选择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尿蛋白电泳不作为MC过筛测定的一种方法而是对IE和IFE的一个补充。因为在本周蛋白、IgA、IgD和IgE类和非分泌型IgA类的骨髓瘤中血清蛋白电泳检测通常不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在轻链型和上述提及的其他型骨髓瘤中血清蛋白电泳往往出现低γ球蛋白血症,系一种继发性抗体缺陷的反映。

2、结果判定: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不能以电泳的移动位置所在而定其所属类别。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常表现为密集而分立的蛋白带,用光密度扫描法可显示一个狭长的峰,这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通常位于γ部分,少见位于β部分和罕见位于α2的位置;在多克隆γ球蛋白病中,可见一个γ部分宽而高的图形,有时成为β和γ部分的肩膀;在寡克隆γ球蛋白病中,可见几个分立带为特征的图形,其光密度扫描见有γ部分的不规则形状。

3、灵敏度分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至>2g/L可检出,其检出低限取决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位置和多克隆γ球蛋白的浓度。根据其蛋白电泳的位置,低浓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能被忽视,尤其是它们属于IgD、IgE或本周蛋白类型时,虽有可见的蛋白区带,但蛋白的电泳百分率仍在参考范围以内。

影响因素

1、在伴随肾病综合征、急性时相反应或高脂蛋白血症时,在α2球蛋白位置上可出现假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区带。

2、结合珠蛋白大量增高、血红蛋白复合物的增多,可使α2~β部位出现假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区带。

3、用血浆做电泳(含纤维蛋白原)或细菌污染样本时,在β-γ部位可出现假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区带。

4、而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陈旧的样本或尿毒症患者血清以及溶菌酶增高者均可引起在γ部位出现额外区带。

5、在冷球蛋白血症时,则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6、对尿液样本,在测定前尿液必须浓缩是检测的先决条件,在此过程中本周蛋白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能丧失。尿液保存的结果可能形成二聚体和其他多聚体而使蛋白图谱解释困难。

方法学

毛细管法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或凝胶电泳。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